在迪庆高原,山林宛如一座天然的宝藏库,孕育着无数奇珍异宝。其中,松茸这颗隐匿于林间的明珠,不仅是天赐的美馔,更是当地人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据统计,香格里拉市每年的松茸产量在300至1400吨之间,具体数值随年份和统计方式而有差异。最新数据显示,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吉迪村的松茸年产量约为300吨。这片神秘的土地,因松茸的生长而焕发出别样的魅力。 我有幸结伴吉迪村的卓玛,踏上了这场寻宝般的山林拾菌之旅。每一步都充满期待,每一次发现都令人心跳加速。卓玛对山林的熟悉与热爱,仿佛赋予了这片土地生命的活力,她的身影在林间穿梭,带领我探索那隐秘的角落。只有细心和耐心才能捕捉到松茸的踪迹。当一颗小小的菌盖从落叶堆中露出头来,仿佛找到了珍宝,那份喜悦令人难以言喻。它不仅象征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丰收的希望。这次的采摘之旅,不仅是对自然的探索,更是一次深入原始森林的心灵之旅,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惊喜。 清晨的山间还笼罩在淡淡的晨雾中,我和卓玛已背起氆氇背袋,踏上了通往松茸的山林。她迈着轻快的步伐,宛如山林中的精灵,引领我穿越蜿蜒的小径。远远望去,山峦如同一座绿色的宝库,繁茂的树木交织成一片翠绿的海洋,仿佛守护着山中的秘密。我跟随在卓玛身后,心中既充满期待,又略带一丝紧张。 “这片山林,就像我们的家,松茸就藏在它的怀抱里。”卓玛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山间流淌的清泉。她的话让我对这片土地充满敬畏,也激起我更浓的好奇心。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前行,路边的野花野草在微风中摇曳,散发出淡淡的芳香,仿佛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走进山林深处,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青冈林,树枝上悬挂着一串串松萝。寻找松茸的工作正式开始了。卓玛变得格外专注,她那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警觉,仔细搜索着地面和树根周围的每一寸土地。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弯腰低头,凝神细察。松茸像一位羞涩的精灵,藏匿在落叶、草丛和树根之下。卓玛告诉我,松茸的生长环境极为讲究,湿度、温度和土壤条件都需恰到好处。每次发现一朵松茸,都是一次幸运的邂逅。 我们在树林间穿梭,脚步轻盈,生怕惊扰了这片宁静。时间悄然流逝,我的眼睛开始有些疲惫,但卓玛依然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忽然,她蹲下身子,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赶紧凑过去,只见一堆落叶中,一朵小巧的松茸露出了菌盖。它的颜色深沉如大地,却又带着一抹神秘的光泽,仿佛在诉说自己的珍贵。 卓玛小心翼翼地将松茸从土中挖出,用树叶或松针轻轻包裹,放入氆氇背袋。我的心情激动不已。这小小的菌子,在手中沉甸甸的,仿佛装载着大自然的珍宝。 随着氆氇背袋里的松茸不断增加,那份喜悦也在心中逐渐积累。这些松茸,将被带到山下的市场,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珍馐,也为群众带来丰厚的收入。 卓玛说,从小长辈们就会告诉孩子,要尊重自然,保护松茸的生长环境。这些话如同一颗颗种子,深植于藏族儿女的心中,代代相传。过去人们采摘松茸时,遵循着许多不成文的规矩:不过度采摘,留下一部分让它们得以繁衍。这种和谐共生的智慧,体现了藏族人民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夕阳渐渐西坠,我们知道该返程了。氆氇背袋已满载松茸,沉甸甸的。沿着来时的路下山,虽有些疲惫,但心中满是希望。 卓玛说,这些松茸将改善生活条件,供孩子们读书。她的眼神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而我,也在这次与卓玛的山林拾菌中,收获了很多感动与启示。 这次的山野之旅,如同一场别开生面的冒险。从期待出发,到专注寻觅,再到喜悦收获,每一环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它让我感受到迪庆高原那份纯粹的自然之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在这片土地上,松茸不仅仅是一种菌类,更是人与自然、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转自:迪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