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寒冬中挣扎的就业观(图)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4-20 09:19:35

  不出校园的“突围”考验

  东北师范大学的许靖对记者说,现在大学里明显能看出存在“求知派”和“求职派”,即一部分学生一心钻研本专业,从不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另一部分学生专业成绩一般,却在学校中的各种场合出头露面。如今的就业就好像是两派的争斗,像她这样的在校生都想看看最后谁能胜出。可结果却是,用人单位都挑剔得很,既要求成绩又看重能力,而往往这样的人都是主要学生干部,早就被校方以“保送研究生”等优厚条件留校工作了。

  中国人民大学的孟庆峰的在校经历可谓“辉煌”,不仅担任了社团联合会的学生干部,日语专业的他每年暑假都可以被交流活动选中去日本进行友好访问。去年就业刚开始,就有外资企业要与他签约,可是他还是坚持报考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他的话来说,金融危机背景下,任何企业的发展前景都是未知数,而相对稳定的公职人员则是这个时期的最佳选择。他坦言,面对日益加重的就业压力,“保送”和“考研”对自己也产生过诱惑,可想想几年之后还是要面对就业,就果断放弃了继续深造,“趁早把位置占上”。

  与孟庆峰不同,在金融危机到来前,吉林大学的刘日立就选择了攻读本校的研究生。如今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她开始庆幸自己选择了一条改变“机会成本”的捷径。当记者于她谈到就业问题的时候,她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打算,就业是个十分复杂的事情,个人的专业、要从事的行业、工作的城市、单位的类型和规模、工资、户口、住房、福利,还要考虑签约的时机、父母和男女朋友的意见……反正每个人都有小算盘,就看谁能突出重围最先冲向胜利了。”

  应届毕业生焦旭锋已经决定在毕业之后到宁夏工作,他把自己的选择看做是“突围”的“奇招”。他说,在结束了奥运会志愿者的工作之后,他曾经幻想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应该像那段日子一样精彩。但是现实给他的答复很直接,那就是选好自己的职业,走好自己的路。经过与导师和父母的反复商量,加上自己的认真思考,他终于做出了这个选择。“到那些需要我发挥能力的地方去工作没什么不好,其实年轻人是棋子也是金子,发不发光,在哪发光还得全看自己。”他说。

  “冬天”与“春天”间的拐点

  能像焦旭锋一样“想得开”的人还不多,他的同寝室同学丁磊最近就干了一件让自己后悔的事。在参加一个中直单位的面试时,主考官问他是否愿意去在青海的分支机构工作,丁磊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不想去”。结束面试的一瞬间,他看到主考官在他的简历上画了个叉,向往已久的好单位就这样与他擦肩而过。

  丁磊对记者说,其实去青海也没什么,那里的竞争压力不那么大,自己肯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退一步说,这种中直单位各分支机构之间的流动也很频繁,干得好自然会被调到更好的岗位。尤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找工作本身就不容易,再加上自己的老观念,让这么好的机会白白失去了。“大家在交流经验的时候也意识到,毕业就有白领工作不是不可能,前提是自己应该具备对得起那份工作的能力。如果连就业形势和自己的位置都看不清,还谈什么竞争呢?”

  丁磊还给记者看了腾讯网发起的对大学生求职预期的调查,在2万多条的回复中,本科生期望月薪1000-2000元的比比皆是。在“说起今年找工作,我的感受”这一项中,“难”、“烦”、“不逢时”、“无奈”等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

  “对于我们来说,让人感觉寒冷的不是金融危机,而是自己的就业观。我们这代人好像处在就业形势的拐点上,确实有人找到令人羡慕工作,也有人去了最基层。我们也在挣扎,过了这个阶段自然会有答案。”

  最近,挣扎之后的丁磊终于找到了好工作,在面试另一家中直单位的时候,他放下了的老观念,与用人单位代表真诚交流,轻松赢得了在自己家乡分支机构的工作机会,他寝室的同学也在利用临近毕业的最后两个月时间紧张就业。在寒冬中挣扎过的就业观,也许更加成熟,也许更加现实,却一定会像这些年轻人一样理智、坚韧,与他们一起迎接并不遥远的春天。(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鲍江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