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地域民族特色 提升藏文报的影响力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2-26 14:05:54

——以《迪庆日报》(藏文版)为例

《迪庆日报》(藏文版)从1995年开始挂靠《迪庆日报》(汉文版)开办试刊发行,到现在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获得国内统一刊号正式公开出版发行,实现藏文大彩报,历经了17个春秋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规范到定期出版,从挂靠汉文版刊号到启用正式刊号、从不成熟到成熟,现已成为云南省藏区的主流宣传媒体之一、云南省唯一的藏文报。17年来,《迪庆日报》(藏文版)始终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改革创新、服务人民的总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党报党性的原则不动摇,坚持把党的主张同人民的呼声统一起来,坚持把指导性和服务性统一起来,坚持把民族性和时代性统一起来,坚持“三贴近”和注重新闻版面策划统一起来,坚持实现战役性重要报道与报纸栏目化统一起来,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增强宣传引导力上下功夫,使藏文报成为推动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繁荣的讴歌者和反对揭露民族分裂主义丑恶行径与达赖分裂集团作斗争的有力武器;着力在宣传全州工作大局上下功夫,为迪庆在全国藏区“四个走在前列”鼓与呼,使藏文版成为组织动员和凝聚全州广大藏族群众,为实现“示范区”宏伟目标提供舆论支持主喉舌;着力在弘扬藏民族优秀文化上下功夫,致力普及民族文字,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科技知识,使之成为“文化兴州”的助推器,传播先进文化的播教机,推动三个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为把迪庆建设成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展望未来,作为党报的《迪庆日报》(藏文版)任重道远,担负起党赋予党报的“主喉舌”、“主渠道”、“主窗口”、“主阵地”的神圣职责,始终要努力发挥迪庆州委机关报的职能作用,认真落实“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党报新闻宣传,进一步扩大党报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把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新闻性结合起来,努力把藏文报办成一份在藏族群众中有引导力和影响力的民文党报,为迪庆州委、政府实施“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增强宣传引导力上下功夫,维护民族团结,确保藏区社会稳定。《迪庆日报》(藏文版)作为藏区党报,其舆论导向是由党报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所决定。反对分裂,确保稳定,维护统一是藏文报的根本任务。关键要发挥党报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政治主张、要求和观点。尤其要突出把握好“四个坚持”、“两件大事”、“四个确保”等党的藏区工作方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把州委的重要决策部署传达到千家万户,把握好迪庆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两件大事,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确保党的领导,确保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生态环境良好,旗帜鲜明地用新时期中央关于稳藏兴藏的基本方针武装干部群众,教育群众。要通过坚持党报的严肃性,增强藏文党报在群众中的权威性、公信性、感召性,使党报真正发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作用。因此,要保持藏文党报的政治地位、健康格调,提高报纸品位和欣赏价值,不仅要体现在宣传党的主张和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上无条件的、全面准确的传播,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积极有力的精神产品。还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文明导向、审美导向、文化导向和知识导向等。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角度、方法给读者以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对涉及宗教、民族风俗习惯的稿件的采访与编辑把关上,要时常绷紧政治与稳定这根弦,从正面做好宣传报道,以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已任,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到广大藏族干部群众和宗教界人士之中,架起党和政府与广大藏族干部群众和宗教界人士之间沟通的连心桥,凝聚民心,向心祖国,为藏区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服务。

紧扣时代主题,着力在宣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下功夫,强化群众观点,发挥主喉舌的作用。《迪庆日报》(藏文版)其性质决定了它的职责,为迪庆在全国藏区“四个走在前列”鼓与呼,为实现“示范区”宏伟目标助威呐喊,组织动员和凝聚全州广大藏族群众积极投身到“示范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喉舌的作用。紧扣时代脉搏,强化群众观点是突出办报时代主题的关键,大力讴歌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热情讴歌在党的领导下,迪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努力使今天的报纸成为明天的历史。要在办报过程中强化群众观点,主动研究读者特点,不拘泥于形式,做到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报道公诸于世。要充分认识到《迪庆日报》(藏文版)的主要受众在迪庆,在办报过程中充分凸显出地域性,既突出迪庆特色,更要结合州委提出的建设大香格里拉轴心区等战略,引领舆论潮头,抢占宣传制高点。

强化群众观点是党报的生命,也是党报的心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真正英雄,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藏文党报要做好“三贴近”的宣传报道,要把版面留给广大群众的急需,要把镜头对准老百姓的冷暖,要把笔头面向群众的疾苦,要把版面留给基层一线,架好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藏文报深深植根于迪庆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地上,融入迪庆改革发展稳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扎根于迪庆广大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与迪庆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谱写出迪庆新闻出版史上的一曲曲绚丽篇章。

突出地方特色,着力在挖掘地方特色上下功夫,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为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藏文党报在全国藏区都在办,而且办得不错,各有千秋,各地区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地方特色是客观存在的,在办报中只有抓这一特色,才能发挥其特色作用,显示出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否则,千报一面,千人一孔,雷同无味,形不成固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藏文党报,也巩固和发展不了地方读者群的青睐。

要突出地方民文党报的地方特色,尤其是藏区藏文党报的地方特色,必须把地方党委精神和地方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做好“两全其美”的文章。地方党委精神是统一思想、指导工作的强有力武器。宣传地方党委精神是藏文党报不可推卸的责任。地方藏文党报宣传党委精神,一方面要原原本本,另一方面要上下结合,党委精神的共性与地方实际的个性相结合,使得地方的各项工作都具有特色,地方藏文党报也应该反映出这种特色。

要突出地方藏文党报的地方特色,必须加大对地方优势特色的报道力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特别是藏文党报副刊的文艺作品作为主观对客观的一种及时准确的反映,应该展示地方经济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方向。首当其冲的是要凸显地方定位,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迪庆藏区地理位置特殊、政治任务艰巨,州委、政府实施“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战略思路,就应加大文化、生态、产业、和谐的报道分量,读者看了这些“优势”报道,不仅会产生地方亲近感,而且还会增强振兴家乡的自信心。

近年来,《迪庆日报》(藏文版)一直紧紧抓住地方特色,大胆创新,大胆突破,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迪庆州委、州政府提出了“打基础求发展”的发展思路。当时,迪庆州正在从计划经济时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过渡,思路上的桎锢还未打破,《迪庆日报》(藏文版)主动参与到“寻找世纪香格里拉”的专题系列报道中,拿出大量的副刊版面,从语言学、民俗学、历史、宗教、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报道,真实而生动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反响。《迪庆日报》(藏文版)还向云南省政府课题组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为省政府宣布香格里拉“花落迪庆”,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迪庆香格里拉旅游热兴起后,《迪庆日报》(藏文版)积极为旅游部门编写迪庆导游解说词提供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

以开发香格里拉旅游为目的,突出迪庆地方特色为举措。近年来,《迪庆日报》(藏文版)设置的版面和开设的栏目上从一版正刊到四版副刊均与香格里拉息息相关,并在每个月三版上做了“生态与旅游”专版,不管是图片,还是文章或译稿上都充满着香格里拉气息,都能够夺人眼球,吸引读者,尤其是民俗摄影图片引人注目,有力地宣传了香格里拉。

实践证明,办好藏区藏文党报要坚守好地方特色,找准报道切入口,既突出特色又丰富内涵,使地方特色培育成报纸的优势产品,让报道出新出彩。

突出民族特色,着力在弘扬藏民族优秀文化上下功夫,致力普及民族文字,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科技知识,发挥“文化兴州”的助推器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 民族地区的党报缺少民族特色,尤其是民文党报就很难体现出其品位和欣赏价值。在民族地区办民文党报就是要抓住民族特色,着力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特别是挖掘具有浓郁藏区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不仅为报纸增色增光,也对增强读者兴趣。作为党报的《迪庆日报》(藏文版)也应该突出民族特色,给广大读者提供大量的民族特色的信息,让读者增进对迪庆藏区的了解,提高香格里拉知名度起到应有作用。

迪庆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辖香格里拉、维西、德钦和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全州总人口40多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85%左右,全州有26个民族,其中千人以上的民族有藏、傈僳、汉、纳西、白、彝、回、普米、苗等9种,其中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藏、傈僳、纳西、白、彝等5种。各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风俗习惯独特。多种宗教并存,信仰各异,和睦相处。这样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为办好突出民族特色的藏文党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只要采编中善于发现,充分挖掘,特色经营,用其所长,办出有品位、有欣赏价值的藏文报也不为难。同时,也为广大藏文报副刊爱好者撰写展示其民族特色作品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舞台。

从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弘扬民族文化上突出民族特色的办报理念,挖掘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展示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活动,也是办藏文党报的重要抓手。尤其是每逢节日,以“平等、团结、繁荣、发展”为主题组织各民族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在每年藏族的藏历新年、傈僳族的“阔时节”、纳西族的“二月八”、彝族的火把节、香格里拉赛马节等节日期间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各民族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展示各自的风采,从而增强各民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活动报道宣传,增强藏文报的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丰富版面内容,吸引广大受众。

生活在香格里拉的各民族都有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方面的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也是藏文报要挖掘刊登的主要内容之一,以专访、特刊、特写、侧记、花絮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让广大读者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从而达到启人心智、增强民族精神、人文素质的教育作用,领略民族文化在艺术表达上审美情趣,以动态的审美眼光形式新型的艺术感悟,以鲜明的民族特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特别是在四版副刊上,以引领时尚潮流,张扬时代个性,显现地方魅力,服务广大百姓,彰显民族特色为版面定位,分别设有文娱时尚、卫生与健康、民族文化、卡瓦格博(文艺副刊)等版面。设有民间艺术、景点景区、生活常识、农牧科技知识、藏族"大小五明"常识、历史人物、文艺天地、藏文文法知识、习作园地(诗歌、散文)等长期栏目。特别是迪庆州委提出“文化兴州”的战略,为《迪庆日报》(藏文版)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藏文报自始至终以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吮吸历史文化的芬芳,携时代奋进的精神为办报方向倍受读者喜爱。

在藏文报的风格上,注重集中体现民族特色,以其独特的民族语言表现力,富于民族风味的栏目,对藏族聚居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俗的介绍,特别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塑造了藏文报与众不同的品位。藏文报既是传播媒介,也是巨大的收藏宝库,更好的把藏族文学、艺术、体育、医学、宗教、民俗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突出精品特色,着力在打造精品特色和精品栏目上下功夫,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充分展示多元的香格里拉文化。办好一张藏文党报的副刊,就得打造自己的精品特色和精品栏目,才能抢占先机,才站住副刊的制高点。《迪庆日报》(藏文版)副刊在每月都采取四个不同的版块形式,推出可以满足不同受众“口味”的文化艺术大餐。第一周的文娱时尚版块上,介绍热门电影、电视剧等,对生活的衣、食、住、行,以及理财、汽车、房地产、以案说法等进行了综合的刊登。选取了州内外的相关报道,用人性化、生活化的文章吸引了城区、机关干部、企业、寺院、学校读者的视线。许多读者就拿着这期报纸“按图索驥”,指导自己的购物消费,引导读者健康、安全、绿色消费。第二周的“卫生与健康”。针对迪庆州地处云南省最高海拔地方,境内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各民族干部群众中,大家急需了解风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防治等的知识,以及藏医藏药的知识。在这一版块上,按春、夏、秋、冬季节,对高原常见病进行分门别类地科普知识刊登,由于刊登的内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同时,坚持从科学、公正、客观、实用的原则,以点面结合的宣传方式,既有全国、全省的政策导向,也有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公立医院、计生部门和私立医院、医药企业的采写稿件在栏目里刊登,特别受到乡镇、村组一级缺少医疗读物群众的欢迎。第三周的“民族文化”版块,向专家学者约稿,刊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风民俗解读、民间文艺、民族典籍整理等内容。同时组织记者、编辑、通讯员采写一批反映迪庆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的文章,进行重点报道,弘扬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第四周的卡瓦格博(文艺副刊)版块,以云南省海拔最高、尚未人类登顶征服、藏区有名圣山为命名文艺副刊版块名称,紧紧围绕着香格里拉为主题,设立了许多小栏目,如有面向校园的学生园地,有刊登以藏族为主全国各族作者优秀作品的鉴赏栏目,也有藏区新书、畅销书和演艺界的新人新作解读,还有全国各地描写香格里拉民族风情、自然风光的游记、散文和诗歌、书法作品,优先刊登。从而达到了宣传香格里拉文化品牌良好效果。

在版块的组合和设置上,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要,确定不同的风格,既有传统民族文化,又有现代科技知识,还有大众文娱时尚文化。在内容上增强可读性、知识性、贴近性、文艺性。在版面形式上,根据内容,图文并茂,挖掘版面语言,吸引读者眼球,留住读者。

总之,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办好藏文党报既要坚持党的新闻主张和路线,又要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还要在新闻传播的大形势下,推陈出新,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效果。在当今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一张藏文党报要想赢得读者青睐,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办出喉舌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精品特色,才能立足于激烈竞争之中。也就是说藏文党报要在激烈竞争之中立足生存,就要在体现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办出既要突出喉舌特色,又要抓好精品特色,还必须做好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本文获中国藏语媒体第12次工作会议优秀论文奖 张国华)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