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阅读笔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29 15:14:52

试论《王国》中有关迪庆内容的是非得失

在《王国》中,有关迪庆的内容分别写在3、4章中。为便于叙述,将章、节以下条目抄录如下:

阿昌果峡谷(虎跳峡)

通过哈巴区

从哈巴到白地

从打鼓回丽江

围绕丽江及穿越阿昌果峡谷的飞行

怒江和澜沧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

从巨甸到其宗

维西史志

土著官员

地区的边界

从巨甸到维西

从维西到叶枝平坝

叶枝土司家谱

从叶枝平坝到德钦(阿墩子)

德钦镇(阿墩子)

卡瓦格博山(白雪山)

从德钦向北到澜沧江

白芒山或白马拉

东竹林喇嘛寺

奔子栏

越过高里关或更里拉

竹巴龙

过彭格拉关

剌普和其宗

从以上条目不难看出,洛克的文章以丽江为中心先写近后写远,而并非以时间先后为序。为此,本文亦按作者行文顺序,选取部分有关迪庆内容,谈谈读后感想。窥管之见,难免浅陋,求方家正。

先谈虎跳峡。如前所述,洛克曾于1923、1931年两次考察迪庆并到过虎跳峡。而在《王国》中,洛克将两次进峡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揉合在一起记述,故而读者一时难以弄清他游览虎跳峡的准确时间,更产生误导的是他将进峡的时间写为“1932”年,以至引起人们争论。

我们从年表可知:“洛克1931年3月,访白地及哈巴雪山。12月回到泸沽湖。”在永宁一带一住3个多月,“次年2月从永宁到丽江,之后到昆明、上海、北京、香港等地搜集有关地理的志书和史料。12月回到昆明。”可见1932年忙于在中国内地各大城市周游的洛克博士,无暇顾及虎跳峡、白地和哈巴雪山。参照洛克于1926年在《国家地理》发表的长文《穿越亚洲大河流域的大峡谷》(以下简称《穿越》)的有关内容,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923年10月至12月(或延至次年元月初),洛克探访迪庆,虎跳峡是终点站。“尽管整个峡谷的长度大约只有100里,但我们花了5天时间,两天在帐篷里,三天走路爬山。”因“打鼓方面与哈巴没有交通”(1923年4月渡口停止摆渡)。“我们被迫返回余乐,在那里我们发现了另一艘船。”这便是洛克第一次虎跳峡之行的时间及渡江地点,在《王国》中并未写明,而在《穿越》中却写得明明白白。

1931年3月,洛克游中甸白地,仍从虎跳峡经过。返回时,“由于山隘都还为白雪所覆盖,我不想再通过金沙江峡谷回到丽江,因而决定通过哈巴离开白地,去打鼓坐羊皮革囊过金沙江。”这便是洛克第二次虎跳峡之行的时间及渡口地点,在《王国》中记载详细。

长江上游金沙江从青藏高原自北向南流入云南,在丽江石鼓被海罗山阻挡,又来个“V”字形急转弯,一头扎向东北。平静的江水在流入哈巴雪山与玉龙雪山相对峙的大峡谷后,一改温柔之态,狂暴的向下游冲击而去。由于大山的挤压,江流回奔倒涌,吼声如雷,气势壮观。在峡谷不到三十公里流程内,江水跌落213米。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传说猛虎凭借江中巨石一跃过江,峡谷因此得名。多少年来,虎跳峡以神、奇、险、峻的特色吸引来不少游人。洛克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走进虎跳峡的,当然还有上司交给他的任务。

洛克进入虎跳峡看到的是:“峡谷本身的景致真是无与伦比,山顶上的岩石覆盖着白雪,似皇冠上的钻石闪闪发光,17000英尺(5182米)的山峰高高的耸入藏区蔚蓝的天空,而在约10000英尺(3048米)以下的山脚,亚洲最大的河流在奔腾。峡谷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窄,平静的江水渐渐变为汹涌澎湃咆哮怒吼的洪流,飞溅的浪花冲击着狭窄的峡谷。目睹这条江水凶猛的气势,不仅使人毛骨悚然。”

自古以来,行人靠香格里拉县一侧在陡峭绝壁上开凿的一条驿道进出峡谷。在这条古驿道上行走,不但人为之惊心,骡马也为之胆寒。洛克一行到达虎跳峡的中部后,3尺宽的险道马帮无法通过,只好卸下设备和行李,整整雇了30个挑夫,才算把东西运到了虎跳峡的尾部。

《王国》中详细记述了峡谷内分散的村落和居民生产生活情况。例如:“下到金沙江边海拔约7800英尺(2377米)处,有一个村庄叫核桃园。”14户从四川迁来的汉族人家,他们与世隔绝地在这里定居了60年,房屋用石头盖成。村名核桃园,“我们连一棵核桃树都没看到”。在1926年8月发表的《穿越》中,洛克说:在这个贫困的山村里,赤条条、一丝不挂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地在江边嬉戏,给清贫的山区带来一点乐趣和希望。洛克推测:他们的祖先是为了躲避官府和强人的追杀才隐居于此,在险峻的山谷里虽然贫困不堪,却没有人为的战乱,所以不用提心吊胆的生活。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