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香格里拉市普达措景区内,上百名当地群众身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跟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锅庄。舞者们鲜艳的服饰与普达措国家公园内澄澈的湖泊、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甸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和谐交融的美好画卷。 锅庄舞,藏语意为“圆圈舞”,有上千年历史,是迪庆群众最为喜爱的民间自娱性舞蹈之一。2006年5月,迪庆藏族锅庄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迪庆藏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锅庄舞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代表着友爱、团结、互助等优秀传统人文精神。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将锅庄舞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通过深挖其内涵及价值,利用其不受时间、场地、形式、人数限制等优势,积极促进民族团结,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迪庆州高度重视对锅庄的保护与传承,从政策到财政都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立法,出台《迪庆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传承人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州级代表性传承人一年4000元、省级传承人8000元、国家级传承人2万元。 迪庆州还积极促进“非遗进校园”,让青少年及儿童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锅庄舞,联合各级各类学校,将非遗纳入各级学校课程内容;建立教学传承研究基地。截至2024年底,“非遗进校园”活动已经覆盖全州90%以上的学校,每年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20余批次,组织巡展80余次,发放项目培训教材近2000册,培训中小学生超过10万人次。 此外,民间也自发通过民俗节庆活动、锅庄展演、婚庆等方式进行传承,让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代持续彰显其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 锅庄比赛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他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一时刻。江苏游客韩佳雪兴奋地说:“今天我们非常幸运,能看到这里举办的非遗活动,看到当地群众载歌载舞,我们感觉像是得到了心灵的洗涤。这是一次非常难忘和新奇的经历。” 当地群众拉茸卓玛正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着表演,她说:“我小时候不觉得锅庄有什么独特之处,长大后才明白这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它滋养着我们,我们也应该传承好、保护好它。” 目前,迪庆州已建有建塘锅庄、奔子栏锅庄两个传习中心,以及非遗工坊。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斯那顿主说:“我们也在进行数字化记录,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及展示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抢救性记录;而‘非遗+旅游’也是一个发展的方向,我们将结合文旅节,让更多人认识锅庄、爱上锅庄。” 来源:云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