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西北的群山褶皱间,永春河的浪花拍打着时间的岸壁,映照出一位藏族姑娘逆流而上的教育征程。格玛央宗——这个从维西县大山深处走出的女儿,带着都市淬炼的经历回到故乡,两年时光,她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成为永春中心完小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教育工作者的初心 “要让家乡的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这是格玛央宗选择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的初衷。2023年8月,她放弃城市优越的工作机会,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回到这片生养她的土地。初到维西县永春中心完小时,面对简陋的校舍和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她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孩子值得最好的教育。” 在摸索中前行 成为教学创新的探索者。第一次站上讲台时,面对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格玛央宗紧张得手心冒汗。尽管努力调整状态,但一整节课下来,孩子们仍是一脸茫然。最让她措手不及的是教师发展中心同事来听课的那天——课堂纪律彻底失控,几个调皮的学生甚至踩着凳子嬉闹,她不得不一边维持秩序一边讲课,而班级的数学成绩也始终不见起色。 面对困境,格玛央宗另辟蹊径,独创“游戏化教学五步法”,把短视频平台的热门互动游戏巧妙转化为数学教学工具;推出“思维导图+”课堂模式,用图形化表达让抽象的数学概念一目了然;还搭建起“错题银行”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每个学生定制学习路径。 成为因材施教的实践者。格玛央宗通过研究分析,设计了“三维动态分层”教学机制,实现每月学情评估调整,建立“1+1+1”帮扶体系(1名优生+1名中等生+1名后进生),开发“进步可视化”成长档案,记录每个孩子的闪光时刻。 看得见的改变 在最近一次四年级秋季学期全县统考中,学校四年级数学平均分在全县13所小学中位列第三,格玛央宗任教班级的平均分达84.99分,校平均分80.19分,超均率达7.80%,任教两年期间,她任教班级连续获得“一星章”集体,在2024至2025学年中还被评为“州级优秀班集体”。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曾经数学只考28分的扎西,现在能自信地讲解解题思路,内向的卓玛在“小老师”角色中找到自信,成为班级骨干,全班41个孩子养成了写数学日记的习惯。 彰显教育温度 格玛央宗用点滴行动诠释教育的温度:自费建立的“班级图书馆”,藏书量从0到387本,每周一次的“星空夜话”,听孩子们讲述心中的梦想,亲手制作成长纪念册,记录着每个孩子的蜕变轨迹。 如今,格玛央宗的事迹正在产生联动效应:不仅带动5名青年教师加入教学创新团队,吸引3名外地教师申请到维西支教,更激发了全校教师的教学改革热情,让这所边疆学校的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守望。”格玛央宗常说,“我不是在教书,而是在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里,这位“90后”藏族教师正用爱与智慧,点亮雪域高原的教育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