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户育乡,山风裹挟着咖啡花香拂过弄贤山。在麻科村民小组的咖啡母树园里,一场党组织活动正火热开展。乡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农技骨干、村民代表共20余人,手持锄头、水桶,小心翼翼地将一批带着 咖啡母树基因的种苗栽入土中。这是户育乡为咖啡母树 “繁儿育女”、延续百年咖啡文脉的生动实践,更是党建引领下 “中国咖啡之乡”品牌深耕细作的鲜活注脚。 百年母树扎根处 党旗引领育新苗 “这2株母树是1893年从缅甸远嫁而来的‘嫁妆’,如今130多岁了。”活动现场,弄贤村老党员梅普干轻抚着枝繁叶茂的咖啡母树,向参与种植的年轻党员讲述这段跨越国境的故事。1893年,景颇族山官诺坎迎娶缅甸木巴坝地区山官之女,小粒种咖啡种子作为嫁妆传入中国,在弄贤老寨落地生根,成就了“香而不烈、浓而不苦”的“瑞丽味道”。如今,麻科村民小组现存的2株咖啡母树,已成为“中国大陆最早引种咖啡”的活见证,更是户育乡打造“中国咖啡之乡”的精神图腾。 此次种植的种苗,均来自咖啡母树的优良繁育品种。活动中,党员们带头挥锹挖坑、扶苗培土,德宏热作所的农技专家现场指导定植间距与水肥管理,村民们则忙着提水浇灌。“党员带头干,我们跟着学,这些新苗长大后,像母树一样结出好豆子,给家里添收入!”村民夺石途开心地说道。 产业链条节节高 红土生金促增收 “以前种咖啡怕卖不上价,现在有党组织搭桥,企业保底收购,心里踏实!”正在给新苗浇水的广艾村村民黄兰芬算起了增收账:她家10多亩橡胶林里套种了咖啡,往年橡胶收入约2万元,如今咖啡亩产鲜果500公斤,按保底收购价算,一年能多挣3万元。 这背后,是户育乡党委对“党建+产业”的深耕细作。通过免费发放咖啡苗、党员带头试种,全乡咖啡种植面积已达2100余亩,覆盖4个村,林下套种模式让农户同时收获橡胶与咖啡两份收益。此次新种苗种植,将推动种植规模向千亩级拓展,配套的技能培训已同步启动,全方位提升农户本领。 不仅如此,乡党委还牵头盘活资源,用活市民宗局、市政协项目资金,建成咖啡文体广场、咖啡母树文化园;对接绿美乡村项目,在村寨道路旁打造“大粒种+小粒种”咖啡景观带;引进企业“NL24”等,推动咖啡文创等业态落地。“从种苗到杯子,从林间到文旅,产业链每延伸一环,群众钱包就鼓一分。”户育乡党委书记信心满满地说道。 文脉产业双传承 香飘万里铸品牌 围绕咖啡母树文化,乡党委将规划“咖啡研学 + 民族风情” 旅游线,让产业与文脉共传承。从百年前的一粒种子,到如今千亩咖啡种植,户育乡以党旗为引,让咖啡香浸润乡村振兴路。夕阳下,新苗与母树隔空相望,见证着党建引领下,边疆村寨在产业振兴路上的坚实步伐。(户育乡党群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