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乱采滥挖导致资源萎缩,到如今“采留平衡”实现生态与收益双赢;从市场乱象困扰菌农,到公平交易守护“钱袋子”;从舌尖风险隐现,到全链条监管守护安全——维西县纪委监委以精准监督贯穿松茸产业生长、交易、食用三大环节,推动形成护生态、优市场、保安全的良性循环。今年当地松茸产量增两成、地理标志产品溢价超20%,绿水青山间的“菌中明珠”正照亮一条可持续的生态致富之路。 一线监督,护航松茸生长 曾经,维西县部分区域存在乱挖滥采松茸的现象,导致松茸资源日渐减少。如今,“采留平衡法”在菌农中广泛推行,留菌种、护菌塘成为常态,松茸产量显著提升。 松茸生长依赖森林生态循环,无序采摘导致菌塘被破坏、资源枯竭,维西县纪委监委将生态保护作为监督首责,通过“室组地”协同联动,紧盯林业、农业农村等部门履职情况,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塔城镇、攀天阁乡等主产区山林,重点督查护林员巡查频次、采菌规范宣传覆盖度、违规行为查处成效等。同时,督促职能部门在菌塘集中区设立“禁止破坏菌塘”“采大留小”等警示牌,组织护林员、村组干部入户讲解不采不认识、不采幼小、不采污染区菌子的三不采原则,手把手向菌农传授从菌柄底部轻掰、用树枝标记菌塘的科学采集法,明确每个菌塘至少留存1朵开伞菌以传播菌种。 在监督推动下,“护林育菌”已成为维西县菌农的普遍共识。遵循科学采集规范后,今年的松茸产量较去年提升了两成,因品质优良,收购商愿意给出更高报价,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的双重提升。 嵌入监督,整治交易市场 在攀天阁乡野生菌交易市场,村民用公平秤复核松茸重量后,顺利完成交易。这一便捷安心的交易场景,源于维西县纪委监委对全县野生菌市场乱象的精准整治。此前,市场存在商贩压价、短斤少两等问题,菌农交易缺乏稳定保障,如今公平秤、价格公示牌的普及,让菌农交易更踏实。 规范的市场秩序是野生菌产业发展的关键保障。维西县纪委监委聚焦收购、销售等关键环节,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通过蹲点暗访等方式掌握市场动态,与菌农深入交流了解实际情况,核查销售台账、排查违规线索,开展全链条监督。针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县市场监管局在主要交易市场设立公平交易服务站,统一配置公平秤,实时公示松茸、羊肚菌等的参考价格。对流动商贩实行“登记备案+明码标价”管理模式,严厉查处恶意压价、哄抬价格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如今的维西野生菌交易市场,松茸、牛肝菌等各类菌品分类有序摆放,价格、产地等信息清晰标注,交易保持公平有序,维西野生菌的品牌口碑也随之逐步提升。 全程监督,守护食用安全 野生菌美味但风险高,从采集到食用,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松茸季也是野生菌中毒的高发期,维西县纪委监委将“舌尖安全”纳入监督重点,推动行业部门构建“采摘—流通—餐桌”全链条防护网。 在采摘端,维西县纪委监委督促县林草局、各乡镇在菌塘周边设置“毒菌识别图”警示牌,组织护林员、村干部入户宣传“三不采”原则。通过乡村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推送毒菌识别要点和中毒急救知识。在流通端,督查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交易市场的抽检,严防有毒野生菌流入市场。在消费端,推动餐饮单位落实“进货查验+留样备查”制度,督促民宿、餐馆对野生菌食材进行溯源登记,确保每一份上桌的野生菌都可溯源。 从守护菌塘生态,到规范市场交易,再到筑牢安全防线,维西县纪委监委以精准监督为松茸产业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全县野生菌交易额稳步增长,仅攀天阁乡今年松茸季交易额就达1100万元,维西松茸地理标志产品溢价超20%,真正让绿水青山里的“菌中明珠”成为群众端得稳、端得牢的生态致富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