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印象·烛光辉映】一直忙碌的吉丁老师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江初 发布时间:2025-09-11 20:03:09

二十一年光阴如梭,从德钦县条件最为艰苦的羊拉乡一师一校,到如今的德钦县示范小学,吉丁用自己的青春见证了德钦教育二十多年的沧桑巨变。他从一名懵懂的师范毕业生,一步步成长为备受尊敬的省级骨干教师,用满腔热忱和坚定责任诠释了“人民教师”这四个字的千钧重量。

2002年,吉丁从迪庆师范学校毕业。2004年6月,24岁的他踏上了前往德钦县最偏远地区羊拉乡的征程。乘车两天抵达羊拉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后,剩下的路程只能依靠双脚。第二天凌晨五点,吉丁从乡政府出发,徒步整整一天,直到夜幕降临才终于抵达羊拉村顶拉村民小组。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四面透风的土掌房、几张残破的桌椅板凳——这就是学校的全部家当。强忍住盈眶的泪水,他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

坚守云南最偏远的羊拉乡

吉丁在羊拉校区的一师一校、村完小、中心完小连续任教七年。面对极端艰苦的条件,他从未退缩。当时羊拉乡的基础条件极为艰苦,由于交通不便,来回一趟往往需要一周时间,加上乡村公路经常因塌方中断,他常常整个学期都留守在学校。即便是寒暑假回家,返校的路途也同样漫长而艰难。

最让他难忘的是,因为交通阻隔、通信不畅,在儿子出生一个多月后,他才在假期回家时得知自己当了父亲。回首往事,吉丁感慨万千:“在羊拉的七年,是我一生中非常难得的经历。别人都说那里艰苦,但以平常心看待,羊拉其实是个好地方。“在他眼中,羊拉的乡亲们质朴热情,特别尊敬老师——他们尊重的不仅是老师,更是知识本身,也因此格外重视子女的教育。吉丁的敬业精神与强烈责任心,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赞誉。

七年间,他先后在羊拉乡羊拉村顶拉村小任教两年、羊拉村完小三年、羊拉乡甲功中心完小两年,把最宝贵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德钦最偏远的土地。在这片热土上,他从一个青涩的年轻教师成长为成熟的教育工作者。由于责任心强、勤学善教,他所带班级的教学成绩连年在校区名列前茅。更令人振奋的是,调入羊拉乡甲功中心完小后,他所带班级取得了全县第二的优异成绩,这对于当时年年倒数的羊拉乡来说,是个难得的跨越。正是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让他在2011年,31岁时被调入德钦县示范小学。


用心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吉丁始终坚信,教师既要“爱生如子”,也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从不放任任何一名学生,始终在“可亲”与“可敬”之间把握着教育的平衡点,用爱心和智慧点亮每个孩子的未来。

任教示范小学十四年来,他已送走五届毕业班,每届所教学科成绩几乎均名列全县第一。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言出必行的品格,2017年,吉丁被任命为德钦县示范小学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难能可贵的是,担任副校长的九年间,他从未离开过心爱的讲台,课时量与其他教师没两样,至今仍然担任高年级主科教师。

他是学校里最忙碌的人:备课、上课、管理,连假期也常常能在学校看到他为工作忙碌的身影。家人曾不忍心看他如此辛苦,劝他辞去行政职务——在他们看来,教学副校长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角色,付出多、肯定少。但吉丁从不计较这些,他常说:“承担责任是做好一切的前提。”只要想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孩子们更好的发展,他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吉丁带领教导处、教科室深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胆推动课堂改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建立并落实了集体备课、公开课、研讨会与闲聊式教研常态化机制,有效激发了教师队伍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在交流中促进,在学习中提升”的目标。学校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全校教学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桃李满园绽芳华 硕果累累谱新篇

二十一年的辛勤耕耘,让吉丁早已桃李满天下。如今,他教过的许多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学生们时常结伴前来探望恩师——这总是吉丁最骄傲、最幸福的时刻。看着孩子们成长成才,是吉丁最为高兴的事。

辛勤的付出终得累累硕果。他连年获得教学成绩奖,一大摞鲜红的荣誉证书,默默诉说着他二十一年在一线教学的坚守与奉献:他先后获评县级、州级、省级“骨干教师”称号,2023年荣获“迪庆州教育发展学科带头人”,2020年被评为德钦县“优秀教育工作者”,2017年获评州级“优秀教师”。在教学业绩方面,他多次荣获德钦县学业水平测试一等奖,2016年获得云南省教育基金会第二届“星光奖”“优秀教师”殊荣。

从羊拉乡的土掌房到省级骨干教师的讲台,吉丁老师用二十一年的坚守,书写了一段扎根高原、潜心育人的动人篇章。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乡村教师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如今,他依然忙碌在校园里,用智慧与热忱,继续温暖着雪域高原的课堂,照亮着孩子们前进的道路。

责任编辑:鲁茸追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