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香格里拉市民族小学的操场上,身着民族服装的孩子们奔跑嬉戏,琅琅书声从配备高清一体机的教室里传出,这幅充满生机的画面正是“十四五”以来,我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生动写照。
强化就学保障 护航学子成长 “以前孩子上高中,每年学费、生活费就要好几千元。现在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免费,连课本费都免了!”香格里拉市建塘镇村民扎西培楚翻看着孩子的成绩单,脸上满是笑容。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迪庆正式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覆盖学前3年、义务教育9年、普通高中3年。截至2025年9月底,已累计为全州10.3万余名学生减免费用超2.4亿元,减轻了许多家庭的教育负担。 教育资源的“补位”同样温暖人心。2023年,香格里拉职业学院成立,填补了我州高等教育的空白。“我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老师常带我们去周边景区实训,毕业后能直接到本地景区工作。”学生此里卓玛说。据了解,该学院开设了旅游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8个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专业,畜牧兽医、林业技术等5个五年一贯制中职专业,并通过“3+2”办学模式开设大数据与会计、护理、烹饪工艺与营养3个专业。办学3年来,学院招生规模稳定,生源质量良好。明年,学院首批毕业生将正式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以专业技能助力个人发展,真正实现“学一技傍身,安一方生活”的育人目标。 跨越山海的帮扶更让优质资源“流动”起来。云大附中、师大附小等6所省属名校每周通过“云端课堂”推送优质课程;上海市每年选派12名优秀教师,与省内18人团队组成“帮扶专班”进驻迪庆……一系列帮扶行动为迪庆教育注入了强劲动力,让高原学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州藏文中学,来自上海的教师们针对学生基础薄弱问题,开设专业课程提升教学水平,学生的语文、历史平均分得到明显提升。此外,省内高校对迪庆专项招生名额增至528人,为高原学子外出求学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为打破地域瓶颈,我州配齐中小学教研员,搭建“上海—迪庆—省内州市”线上教研平台,常态化开展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有力提升教学质量。 教研的“深耕”,结出了学业的“硕果”。2024年高考,迪庆2336名考生中2252人被录取,总录取率为96.4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1个百分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录取2536人,升学率为58.96%,较2021年提升8.3个百分点。
筑牢教育根基 厚植育人沃土 为筑牢人才根基,我州精准施策,出台《迪庆州教育振兴二十条措施》,激活教师队伍活力。通过“州级课赛强技能+县级培训补短板”的模式分层赋能,持续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近4年定向培养的51名公费师范生已全部扎根乡村学校,为基层教育注入新动能。我州深化义务教育“县管校聘”改革,推动优质师资流动常态化。全州义务教育学校每年教师轮岗比例不低于符合条件教师总数的10%,轮岗人员中骨干教师占比不低于20%,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教育设施不断优化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保障。“13年前,我来学校时,全校只有2台投影仪。现在每个教室都有高清一体机,还有电子备课室、塑胶跑道。”香格里拉市民族小学教师杨秀英感慨道。 香格里拉市民族小学学生次仁德吉说:“在这个学校里,我每天都非常开心,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还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各民族的小伙伴就像家人一样。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越来越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夕阳西下,迪庆高原的一栋栋教学楼被染成金色,孩子们的笑声回荡在校园里。通过多年的努力,如今,优质教育资源如格桑花般绽放在雪域高原,其馥郁的芬芳已跨越山川,抵达每一个角落,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温暖着每个孩子的梦想。 (迪庆融媒记者:此里取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