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丨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迪庆之红军长征过迪庆的影响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29 16:42:47

红军将到迪庆的消息传来时,一些地主土豪、土司头人大力进行反共宣传,说红军来了要抢走牛羊,杀人灭教。维西县的官吏、豪绅强迫各族人民出钱出力修筑城垣防堵红军。在他们的造谣蛊惑下,中甸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带着粮食、衣物,赶着牛羊躲藏起来。几天过去,没有听见枪声,那些没来得及逃走的人传来消息,说红军不打人不骂人,是少见的好军队。胆大的人就先回家,他们看到红军烧了柴,把银元放在柴堆上;拿了鸡蛋,把银元放在鸡窝里。这些情况很快传进山里,群众的恐惧心理消除,开始陆续回到自己家中。

红军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实践和探索,为党组织进一步开展民族宗教工作打下了基础。红二军团前卫四师十二团进入中甸县城后,就在翻译的帮助下,宣传红军的宗旨、纪律和民族政策,到处张贴“红军是番民的好朋友”“番民群众各安生业”“保护商贩利益,买卖公平,私人商贩不许侵犯,准许商人自由营业”“保护土司头人及其财产”“抗日救国、抗日讨蒋”“蒋介石的十大罪状”等宣传标语和布告,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这些政策代表了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使各族人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温暖。红军不仅进行广泛宣传,而且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当时设在中心镇公堂两侧的耳房里,贺龙总指挥和各位军团首长不进寺庙大殿,带头尊重藏族的宗教信仰。红军把“严禁入寺庙”的告示张贴在寺庙门口,通令全军不准进寺庙。红军战士在寒冷、缺氧、饥饿、疾病、水土不服的困难面前,严格执行纪律,对群众秋毫无犯。

红军尊重民族习俗,开展统战工作,用各种方式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军进到群众家里做饭,临走时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缸里挑满水;用了百姓的东西,就写下说明、留下钱。群众帮红军渡江、筹粮,红军也都以银元或银戒指等钱物作酬金。涉藏地区生活用具缺乏,驻阿努谷村的红军为了给伤病员磨面,到离驻地8公里外的益松村阿斯家借了一盘手磨,用完后马上还回去。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的一位司务长,因在藏族群众不愿意的情况下买了两只羊而被关禁闭,藏族群众们都赶来求情,请求释放司务长。红军在迪庆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赢得了藏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藏族人民尽力协助红军筹办给养,帮助红军找住房、买菜、烧水、做饭、洗衣服、缝补子弹袋。松赞林寺把所存的粮食、红糖、盐等卖给红军,有的藏族群众还把自家的粮、油、肉、糖、酥油捐给红军,为红军当向导、翻译,送红军出境。红军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模范行动,为后来党组织在迪庆开展民族宗教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红军为人民翻身求解放敢于献身、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和红军播下的革命火种,对迪庆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军以实际行动向群众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宗旨,为各族人民指出了争取自由、谋求解放的道路。红军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行动,为人民揭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在红军精神的影响下,1938年,迪庆境内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皇军”起义。

红军为人民利益不怕流血牺牲的崇高思想,英勇顽强、不畏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成为迪庆各族人民学习的榜样,激励着迪庆各族人民不断奋斗前进。红军沿途留下的标语、宣传品、读物及其他遗物,红军战斗过的遗址、红军烈士墓、红军长征博物馆成为迪庆州教育后代、激励斗志的生动教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摘自《中国共产党迪庆藏族自治州历史(第一卷)》(1941—1950.5)】


(未完待续)


来源:中共迪庆州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鲁茸追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