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貌惹人醉 “一条马路几座楼,三五行人车流稀,街道脏乱尘土飞,牛马时常上街头。”改革开放前,迪庆很多地方还是这样的脏乱荒凉景象,几乎所有的乡镇政府所在地,都没有正规的街道,全部是自然路。 直到1997年,州府香格里拉县城的街道依然狭窄破旧,商业过于单一,全城只有长征路与和平路两条街可逛,当初康巴商城开业,引得许多好奇的市民涌入商场乘坐电梯,而首家拥有标间的迪庆宾馆开业时,也引来了不少市民参观。 城市建设的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桎梏。于是,各级领导带着城建“难题”,纷纷踏上“取经”之路。 1999年,中国规划界的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来到香格里拉,为香格里拉的城市建设规划“把脉”、“支招”。在他的主持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根据香巴拉王国的传说与现存独克宗古城格局,将香格里拉县城规划定位为人类的“理想城”,并在云南省首次将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规划有机融合在一起,力求城内城外一个样,双目所及,雪山森林扑面而来,却又真真切切地置身于现代都市之中…… 从此,香格里拉掀起了城市建设的热潮,每年用于城镇化建设的投入以几何基数增长,不仅城镇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城市道路也在改造扩建中彻底改变了模样。 短短10年间,香格里拉县城“长大”了三倍,城区面积从原来的8.7平方公里扩大到23.6平方公里。 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香格里拉的城市建设还突出了自己的“个性”:一栋栋建筑上接苍穹,下置绿荫草地,高原杜鹃、雪松、云杉等点缀其间,人行道上的青石板代替了水泥预制板,酥油灯、八瓣莲花造型的古式路灯散发着浓郁的藏文化韵味……整座城市在古朴中流露出浓郁的现代化气息。 德钦、维西两县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些主干道、出口路成为百姓眼中的标志性大街,还有被修葺一新的众多巷道,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原本狭窄的小巷比以前更宽了,老百姓出行也更方便了。 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迪庆城市建设实现了从滞后到发展的“漂亮转身”。从充满魅力的城市前进的脚步声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充满创造与希望的迪庆。 “1997年我慕名到迪庆旅游,因为中途遇到塌方,从丽江到中甸整整走了两天土路,仅有的州宾馆已住满了客人,只好借住在一户居民家,到碧塔海和属都湖只能包车然后又雇马匹才能到达。大家往往是高高兴兴而来,却带着诸多遗憾离去。10年后再来真是大不一样,迪庆三个县城都是星级酒店林立,前往各乡镇和主要景区景点都是舒适的油路,感受最深的还是,山比过去清水比过去秀,一路上拉木料的车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满载国内外游客的各种时尚大巴和自驾车,令人晃如隔世。”这是广东游客程先生的感言。 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真正让旅游支柱产业这个“龙头”舞了起来,仅2007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80多万人次,这在30年前是无人敢想的数字。 “30年前,我们天天只能喝酥油茶吃糌粑,时鲜蔬菜很少能见到。如今海鲜、山东红富士、四川柑橘也成了我们藏家人的日常食品,这是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啊。”见证了迪庆高原变化的七林老人说。(记者:普自林 张锦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