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德宏盈江:小草果“链”出大产业,“串”出大团结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05 15:06:46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昔马镇保边村委会的大山深处,藏着一个名叫火石沟的傈僳族村民小组。那个曾经经济落后、鲜为人知的小山村,如今因一颗小小的草果焕发出蓬勃生机。以草果种植为引擎的产业发展,不仅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更奏响了一曲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乐章。

故事始于1997年。村民曹栋二偶然得知草果每斤能卖2.4元,他敏锐地捕捉到草果的市场价值,并发现火石沟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极其适合草果生长。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与家人商量后,毅然决定投入到草果种植的事业中。他自购种子,潜心育苗,开始了最初的4亩试种。尽管初期年收入仅3000元左右,但这“第一桶金”坚定了他扩大种植规模的决心。凭借一股韧劲和持续摸索,曹栋二不断积累种植经验、提升管理技术,种植面积稳步扩大至如今的200多亩,年收入跃升至16万元,草果产业初具规模。

致富路上,曹栋二并未止步于种植。在一次售卖中,他发现草果干果价格是生果的4倍多。这一发现点燃了产业升级的火花。在得到家人支持后,他向有经验的朋友虚心请教,在家中建起烘烤炉,反复试验烘烤技术。

草果烘烤是个精细活,每次要处理4吨生果,连续4天4夜不能离人,温度控制更是关键,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色泽,颜色偏白就意味着品质打了折扣。凭借不懈努力,曹栋二精准掌握了火候与时间的“秘诀”,烤出的草果色泽鲜亮、品质上乘,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附加值,为产业腾飞插上了翅膀。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曹栋二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每年草果采摘季,他都会从村里及周边村寨雇请大量中青年劳动力,高峰期用工达300余人次,日工资不低于100元,既解决了自家用工难题,又为赋闲在家的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曹栋二的草果事业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看到曹栋二的成功,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前来学习技术。如今,火石沟已有70户农户加入草果种植大军。通过种植和就近务工,平均每户年收入超11万元,村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昔日闭塞的小山村,因草果产业焕发出蓬勃生机,邻里互助、携手致富的氛围日益浓厚,民族团结的根基在共同奋斗中越发坚实。

曹栋二的角色,不仅是种植大户和技术带头人,更是产业发展的“枢纽”。他还常年收购村民的草果,每年收购量达70吨,既解决了小农户销售难题,稳定了市场信心,又进一步壮大了区域草果产业规模,形成了“种植+收购+加工”的良性产业链。

草果产业的蓬勃发展,让火石沟彻底变了样: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曾经的“落后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更令人欣喜的是,草果产业还带动了当地茨竹等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从一颗草果的试种,到一个产业的崛起,再到全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党员曹栋二用实干诠释了乡村振兴的内涵。火石沟的蜕变,不仅是盈江县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的生动缩影,更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邹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