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村零伤亡背后:迪庆“1262”机制筑牢防汛防线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记者:和丽瑶 和靖云 发布时间:2025-08-07 11:34:09

2025年6月16日晚,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宝山村牛场村民小组、邱家村民小组因连日降雨引发泥石流,房屋、圈舍、农作物及通组道路不同程度受损。万幸的是,得益于扎实的防汛举措,全村实现零伤亡。这一平安成果,既是迪庆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以下简称“1262”机制)在基层落地的鲜活例证,也是虎跳峡镇扎实开展防汛工作的有力见证。

虎跳峡镇党委、政府始终将防汛减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成立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构建镇级领导包村、干部职工包组的包保责任体系,确保责任层层传递、任务落到实处。

汛期来临前,虎跳峡镇便已未雨绸缪,对辖区砂石场、洗沙点、水库电站开展全面安全排查,精准掌握重点区域状况并逐个整治隐患;安排专人维护全镇11处山洪报警装置、雨量站和视频站,保障监测设备稳定运行;对18个弃土场执行周监测、周上报制度,实现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周边区域常态化监控。同时,组织力量深入村组,发动村民清理房前屋后及道路两侧的排水沟渠,保障排水畅通,从源头降低山洪发生风险。

该镇始终把群众安危放在首位,汛期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在全镇12个行政村的4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配备83名监测员全天候值守监测;所有自然村设立防汛“叫应人”,确保预警信息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微信等多渠道精准触达各村、各组、各户,织密防汛安全防护网。

宝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康世恩在收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带队奔赴监测点排查,当场处置可解决的问题,对复杂险情迅速启动疏散预案,转移群众。“预警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多跑一步、多查一处,群众安全就多一分保障。”正是这份冲锋在前的果敢担当和“1262”机制的叠加效应,不仅为群众安全转移抢出了黄金时间,更在基层防汛一线筑起了“铜墙铁壁”。

宝山村村民的平安撤离,是我州“1262”机制有效运行的一个缩影。自“1262”机制实施以来,我州构建了州、县、乡、村四级防汛分片包保责任制,修订完善州级应急预案,建立汛期周会商制度,针对特殊区域制定专项响应机制,还与西藏昌都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预警体系不断优化,通过加密气象观测站网、升级监测设备、运用先进预报技术等,暴雨预警提前量较往年提升30%,强降雨预警覆盖率达92%,在金沙江、澜沧江流域大暴雨过程中,首次实现6小时降雨量预报误差控制在15毫米以内,为人员转移赢得平均2.5小时的黄金窗口期。

“‘1262’机制是我州应对自然灾害的核心法宝。通过12小时风险排查与转移准备、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并转移特殊群体、2小时全面转移与刚性管控这三个递进式响应阶段,我们在多次灾害应对中交出了亮眼答卷。”州防汛办负责人强调,机制高效运转离不开气象部门的精准预警和多方联动,气象部门通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云南气象”App、短信、微信公众号、应急广播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并落实直达叫应机制,确保信息直抵基层,为机制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在这样的机制保障下,近两年来,香格里拉市上江乡,德钦县云岭乡、燕门乡、霞若乡,维西县塔城镇、白济汛乡严格落实该机制,及时转移险区群众,实现灾害零伤亡。其中燕门乡、霞若乡的转移避险工作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成为机制见效的生动证明。

从宝山村的平安撤离到全州多地的零伤亡成果,彰显了迪庆“1262”机制的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机制不断完善、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和责任网络不断强化,迪庆将持续筑牢安全防线,为高原平安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鲁茸追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