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当前,全省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处于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这是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活动最终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向群众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社会关注、群众期待。 教育实践活动越是深入开展,群众越关心反“四风”实绩,也越在意所作承诺的兑现、整改措施的落实及效果。针对活动前一阶段查摆出的具体问题,能否得到回应和真正的整改落实,成为对各地各单位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直接检验。 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整改答卷”专栏,陆续报道各地各单位认真抓好整改落实,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的有效举措和社会反响,敬请关注。 保山市在去年以来推行全市农村试点的基础上,围绕“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区域、行业全覆盖的目标,不断加大推广力度,拓展服务功能,逐步由农村向乡镇、城市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努力打造“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升级版。 “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是保山市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创新举措,该市将传统的社会治安“十户联防”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探索出“十户联防+通讯手机+互联网”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有效贯通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自2013年5月在全市农村试点推广以来,“6995”以其方便、快捷、实惠的特点,以及“治安联防、警民互动、邻里互助、生产互帮”四大功能,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 为使“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创新成果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今年4月以来,保山市投入475万元专项经费,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引导、开展专项督查落实等措施,于6月底前完成了全市农村“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并将于今年底前完成全市城镇社区的推广应用。 保山市鼓励通信企业加大社区(村)基站建设,确保移动信号全覆盖,同时研究补助政策,保障社区(村)“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用得了、用得起、用得好。目前,各县区以10至20户为一个群组,积极配合有关企业做好信息收集、录入工作。在城市社区,根据地理布局、楼宇街巷等要素,科学划分网格,由志愿者担任网格员;在农村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划分网格,并由调解员、综治维稳员、大学生村官、村(居)民小组长等担任网格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以办公楼、单位、党支部、工作集体等划分不同形式的网格,明确负责人,提高单位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 截至8月底,保山市共划分11468个网格,配备网格员11468名,并设立了52500个群组,加入“6995”信息平台的群众已达63万户,惠及群众200多万人。 随着普及推广力度的加大,“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的功能作用已经得到转变和提升,逐步从治安联防、警民互动、农户互帮、生产互助向市场信息发布、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政策宣传、技术咨询等领域拓展。 “6995”,谐音为“来救救我”。这几个看起来简简单单的数字,通过一部手机和互联网构建起一个服务平台,经过试点、推广,成为保山市党员干部有效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方便群众的重要手段,搭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在全省创造了打通基层建设、政策落实、社会治理、服务村民、边防巩固五个“最后一公里”的成功典范。 “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从试点到全面铺开,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成了保山市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中离不开的“百事通”,目前全市参加“6995”平安建设信息平台的用户达到了63万户,惠及群众200多万人,实现了政府、企业、群众的三赢效果。为什么“6995”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近日,记者再次走进保山实地采访。 打通基层建设“最后一公里”—— 村里有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长期以来,广大山区群众面临“远水难解近渴”的现实困难,各级党委、政府着急,群众日思夜盼。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保山市委书记李正阳、市长吴松等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广泛调研,与群众促膝谈心,让群众提意见。在征求的诸多意见中,边远山区群众发生困难不能及时得到救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其中最迫切的一个方面。 强烈的问题意识,促使保山市积极探索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路径。2013年5月,市委政法委携手保山移动公司,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以“简单、便捷、实惠”为原则,以10至20户农户为基础网格,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开发了“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从此,找到了破解长期困扰党委、政府和山区群众的一把“新钥匙”。 记者从昌宁县耇街乡新厂村提供的网格图中看到,全村900多户农户被划分为三级网格,即以村委会为单位,划分为一级责任网格;以自然村和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二级责任网格;以“十户联防”为单位,划分三级责任网格。在第三级网格中,全村900多户农民被分为48个群组,每个群组有10至20户农户,每个群组由一名中心户长负责。 新厂村啊度路村民小组的群众说,中心户长就是群众身边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只要一拨打“6995”求助,中心户长总是会第一个来到大家身边。 “中心户长充实了基层党组织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力量,为群众办事的效率更高了。”新厂村党总支书记左玉春感慨。 在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昌宁县更戛乡西桂村党总支还利用“6995”信息平台,探索出一条“片区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新路子。村党总支根据辖区面积较大、村民居住分散的实际,把865户农户划分为四个片区,分别建立党支部,并按照10户为“一班”的方式,把村民小组编为若干个“班”,指定一名无职党员或村民为“班长”,利用“6995”群组,把联系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每一户家庭。 如今在保山市,村(社区)党组织都把无职党员定为“6995”群组的第三级责任网格中心户长,使27000多名无职党员发挥带头作用,有效推进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夯实了基层力量。 平日里,中心户长们充分发挥“6995”“一呼九应”的功能,与群众同吃苦、共欢乐,争做体察群众冷暖的“温度计”和群众身边的“贴心人”,也成了各级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千里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