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百姓身边多了一道“平安符” 家住龙陵县平达乡小河村的村民陈家仁,在今年初东拼西凑了6800元钱,并购买了84斤重楼种,晾晒在自家房屋二楼,准备到雨季下种。今年5月25日这天,陈家仁从村里的小卖部回家后,发现院子里掉着几颗重楼,他跑上二楼一看,80多斤重楼种不翼而飞了。这可吓蒙了陈家仁。 情急之下,陈家仁拨通了“6995”。三四分钟后,周围的群众和驻村民警先后赶到他家,一起查看现场。其中一名村民提供线索:“半小时前,我在路上遇到一个骑摩托车的外地人,载着一袋东西往村口去了。” 民警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迅速从小路出警追了出去。一小时后,嫌疑人被抓住,陈家仁的重楼种失而复得。陈家仁举着手机激动地说:“幸亏有了‘6995’,帮了我家大忙啊。” 该市综治办的一名干部介绍,眼下在保山市的广大农村,“6995”已成了“110”报警电话的有益补充。当农户遇到入室盗窃、抢劫抢夺等不法侵害时,直接拨打“6995”,驻村民警接到报警电话后,迅速出警,就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案情,减少不法侵害给村民带来的伤害,达到警民互动的目的。 70多岁的苏为孝老人家住施甸县仁和镇勒平村,儿子、儿媳经常外出打工,平时家里就只有老两口带着孙子、孙女生活。去年10月20日深夜,晾晒在二楼的一排排火腿,给家里招来了贼。 因为儿女不在家,他不敢出门,就赶紧拨打了“6995”求助。 “喂。你好。我是仁和派出所民警。”“我是苏为孝,今晚有人翻我家围墙,请你们尽快过来看看。”“好的,我马上过来,你在家里要注意安全。” 苏为孝回忆:“电话打出四五分钟后,社区民警和村里面的综治维稳员都到我家来了。”“有了‘6995’,就有了安全感。” “6995”为何能让群众如此信赖,不仅因为它简单好记、操作方便,不增加农民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大缩短了突发情况时应急响应的时间。 仁和镇派出所民警杨金隆介绍,以前群众拨打“110”报警求助,这个电话首先会转到县公安局的指挥中心,然后转到派出所,最后又转到警务室,这无形之中就会产生时间差。现在群众直接拨打“6995”报警,民警可以直接从平台上看到是哪户报的警,可以迅速出警。 “同在一个村、就是一家人”。“6995”实现了邻里守望、群防群治的社会治理目标。 “6995”有效提高了预防、发现、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广大农村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全市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1.85%,破案率上升28.39%,治安纠纷减少64.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