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务村民“最后一公里”—— 小号码实现邻里互助“零”距离 家住昌宁县澜沧江边的严加廷一家有5口人,儿子、儿媳和孙子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剩老伴和自己,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痛让老两口发慌了,立即给远在浙江打工的儿子打电话。他儿子接到电话后焦急万分,突然想到了村里给大家创建的一个“群号”——“6995”。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严加廷的儿子拨通了“6995”电话,群组里的村民同时接到了电话求救。很快,周围的村民纷纷赶到,年轻人迅速骑着摩托去请来了医生,年长的在家帮忙照看,最后老人脱离了危险,身体逐渐好转起来。 事后,严加廷的儿子不放心,决定结束打工,回家陪老人,严加廷知道后连说:“不用!不用!有了‘6995’,我就有了护身符!” 原来,加入了“6995”群组后,当村民发现山洪、暴雨、泥石流、滑坡、地震、火灾等以及急重病人发病需要组织力量帮助救援时,直接拨打“6995”告知邻里,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邻里互帮。 不止是严加廷老人,在保山市广大农村, 通过拨打“6995” 得到帮助的群众比比皆是。 龙陵县松山村三组村民施必升在离家2公里的路上驾驶摩托车,不小心摔跤了,身体被摩托车压在地上,不能开展自救。情急之下,他拨打了“6995”,乡亲们接到语音呼叫后立即赶来救援,把他送到了县医院治疗。在他住院期间,邻居们还帮他家收割了稻谷、玉米等作物。出院后,施必升逢人便夸:“有了6995,邻里互助,家里有事真方便!” “6995”的出现,使广大村民在抢收抢种烤烟、甘蔗、茶叶、蚕桑、大春等需要帮忙时,直接拨打“6995”说明情况,就会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群体的帮助。 在施甸县仁和镇勒平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500人,且大多是儿女外出务工的留守老人。现在,村里的老人们生病或发生其他困难,只要拨打“6995”,群组里的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相助。“‘6995’,拨一拨就灵。 ”70岁的村民段从风一脸笑容。 据了解,截至目前,群众通过拨打“6995”超过2万多条次,累计挽回各类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6995”,成了保山市新时期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组织、方便群众的新钥匙,“最后一公里”变成了“零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