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维西县攀天阁乡新华村草木葳蕤,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趁着美好的夏日时光,“书香新华”暑期读书班在新华村第三支部活动室举行。驻村工作队队员李娜主持活动说:“同学们,大家好!出身不可选择,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们村的余晓芳同学家曾是贫困户,今年,她参加高考,以601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云南师范大学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她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故事十分感人,大家愿意听吗?” 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余晓芳走上讲台。余晓芳的励志故事激荡在参加新华村暑期读书班的102名同学心田。 这是今年暑期以来新华村党总支、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开展的第四期“书香新华” 读书班。余晓芳是新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招募的8名志愿者之一。他们以讲故事的方式传递“书香新华”好声音。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新华村渐成时尚,丰盈了新华村群众的精神生活,催生新华村文明实践满园春色。 新华村靠什么把农家书屋建设成为丰盈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风文明的“加油站”?新华村党总支负责人一言以蔽之:“以积分分类管理为抓手,推动‘三个’深度融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推动“书香新华”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新华村把党员参与农家书屋活动情况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形成党支部书记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双带”模式,把农家书屋建设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党员干部积极引导群众参加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新华村党员按照积分管理要求到农家书屋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各类知识宣讲活动12次,筑起了党员群众学习的“文化粮仓”。 推动“书香新华”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度融合。“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多是新华村的难题。通过“书香新华”丰富了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的精神生活。余院生是新华村第五党支部党员,也是一个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典型。他的儿子、儿媳常年在西藏务工。余院生作为监护人,在满足孙子、孙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积极带他们到农家书屋借阅各类书籍。 余世莲是大村二组民管委成员、妇女组长,丈夫一直在西藏务工。余世莲说:“农家书屋是我们留守妇女的精神家园。在做好农活、照顾好家庭同时,我经常到农家书屋借阅各类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成语故事》《十万个为什么》,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在自己“悦读”的同时,余世莲还在群众会、妇女大会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激发村民的阅读兴趣。 在新华村,像余院生、余世莲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他们在自己“悦读”的同时带动了更多留守妇女儿童走进“悦读”好时光,用书香温润自己的心灵。 众人拾柴火焰高,维西县委宣传部等部门还为新华村农家书屋配送图书,开展学习强国迪庆学习平台推广、智能科技体验、农家书屋阅读、书法体验和朗诵等系列活动,给群众带来“悦读”好时光。 推动“书香新华”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度融合。“各位乡亲,新华村具有打造绿色食品的自然优势和文化优势。我们这里的土鸡蛋、核桃油、百花蜜等特色产品潜力巨大,要依托这些资源禀赋推进精深加工……”日前,新华村第一党支部按照“支部+”方式举办“书香新华 品牌兴村”传统手工艺培训班。新华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支部书记、云南省科技特派员陈艳芳担任授课任务。陈艳芳以自己创办的公司为平台,制定《“书香新华 致富带头人”培养计划》聘请老手艺人传授传统技艺,形成“传帮带”链条,激发全村青年学知识、用知识的热情。目前“阿喃多”品牌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当地的百花蜜、土鸡、土鸡蛋、苦荞粑粑、火烤月饼、核桃油等15类特色产品摇身一变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