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河畔弦子声声话幸福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张锦明 发布时间:2021-11-03 10:30:08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近日,维西县攀天阁乡工农村小火山村民小组付全才家传出一阵动听的歌声,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唱起了《北京的金山上》,庆祝庄稼丰收,付全才拉起悠扬的弦子,抒发心中的喜悦之情。

1950年出生的付全才是藏族,他的媳妇蜂文仙是傈僳族,他们的大女婿是本村的汉族,小儿媳是攀天阁乡皆菊村的普米族,一家有4种民族。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经常到村里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惠民富民政策,引导村民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付全才一家深受教育,全家人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从没有红过脸、吵过架,和谐的家庭氛围让村民赞不绝口。

“你是藏族,是怎么娶到能干又贤惠的傈僳族媳妇的?”面对记者的提问,付全才腼腆地说: “以前穷,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大家都喜欢到10公里外的乡政府驻地看露天电影、跳民族舞。跳着跳着,我觉得这个傈僳族姑娘不错,一看就是能干的人,就拉回来成家了。”付全才又说, “传统的说亲、迎亲、结婚仪式有很多,但那个时候穷,我家就和女方父母商议,把所有的仪式都省了。后来,我和几个亲戚带上一坨茶、一包红糖、一瓶酒送到女方家,女方把被子打包好,我们背上被子,唱了一段迎亲调,就把新媳妇娶回来了。我们结婚后虽然日子过得很穷,但我俩互相包容,一起劳动,不离不弃40多年了。这几年,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我们家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摘掉了贫困帽,我们也算是老来得福了。”

付全才的儿子付艳旭今年30岁了,7、8年前他在独克宗古城一家酒吧打工时认识了攀天阁乡皆菊村的普米族姑娘熊晓梅,两人是同乡,很谈得来,后来就结婚了。付艳旭说: “双方父母都年事已高,需要照顾,家里的几亩旱地、稻田也不能荒废,结婚后,我们就没有外出打工,我媳妇在家务农、养猪,我到县城的工地上开挖掘机。过去难以翻越的山谷,如今已经修通了公路,工农村到县城只需1个小时的车程,农产品可以便捷地运到县城销售,增加了收入。”

谈起不同民族的一家人是怎样和谐相处的,付全才自豪地说: “我们这个村庄原来是藏族村子,周围分布着15个村民小组2000多人,有藏族、傈僳族、普米族、汉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各村村民经常来往,也通婚,再加上年轻人外出读书、就业,做生意、搞工程的外地人也进来了,各民族就杂居在一起了。在我们家不分民族,大家都是一家人,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拧成一股绳,日子才能过好。几个孩子很好,能干又孝顺,有儿孙们撑起这个家,我们老两口也可以享清福了。”

工农村党总支书记董剑来到付全才家走访、宣讲政策,他勉励付全才家要以穷为耻、以富为荣、以和为贵,团结起来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付全才频频点头,连声说“好!”

吃晚饭时,付全才端起酥油茶碗说: “在党的领导、扶持下,我们家过上了好日子,大家一定不要忘记党的恩情,要永远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我还是那句话,一家人就要心往一处想,齐心协力创造更好的生活,让我们一起喝了这碗酥油茶,祝福全家的明天更加美好。”

付全才的儿女们高兴地齐声说: “好!


责任编辑:泽仁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