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州鹤庆县龙开口镇后山的云合村,曾住着一位名叫曹允武的先生。岁月悠悠,先生已作古多年,可他生前在家门口粘贴的三副春联,至今仍深深印刻在我的记忆里。 曹先生是位医术精湛的中医,一手毛笔字更是写得行云流水,刚劲有力。听闻1949年前,先生家境殷实,年少的他饱读诗书,意气风发,才情四溢。1949年后,先生曾在旧政府任职,害怕被划为“四类分子”,无奈之下,只得狠下心来,抛家别子,一路奔波,到大理州大理市上关镇江尾村定居。 此后,他一边辛勤务农,一边行医济世,过上了隐居般的田园生活。在身处异乡的日子里,曹先生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心中时刻牵挂着妻儿亲友。然而,碍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他只能将这份思念深埋心底,不敢与家人有一丝联系。 时光匆匆,上世纪80年代,曹先生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地给老家的儿子写了一封信,盼着家人能接他回乡。儿子收到信后,立刻牵来一匹马,长途跋涉,将曹先生接回了朝思暮想的云合村。 回到家乡后的第一个春节,曹先生百感交集,满心欢喜。春节那天,他郑重地铺开红纸,饱蘸浓墨,将自己多年来的坎坷经历凝成一副对联,贴在了大门之上。上联是“环境逼人寄生苍耳”,下联为“形势大好熟地当归”。这对联极为巧妙,“寄生”“苍耳”“熟地”“当归”皆为中药材名,老先生借这四味药,生动地描绘出自己过去的漂泊与如今的回归。不仅如此,在大门门心原本贴门神的位置,他还分别贴上了“但求心中无过”“何须门上有神”,充分展现出他的豁达心境。 第二年春节,曹先生意犹未尽,再次挥毫泼墨,写下了“形势大好附子牵牛犁生地,政策落实桃仁打马转茴香”的对联。上联中,以“附子”“生地”寓意“父子牵牛离开陌生之地”;下联里,用“桃仁”“茴香”表示“逃跑之人回到家乡”,整副对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到了第三年春节,曹先生家门上的春联又有了新内容。上联是“少年有余浪迹江湖忘缩手”,下联是“老来无用坐守家园想回头”。而这三年间,他家春联的横批始终是“甦甦乐室”。从中不难看出,这位历经沧桑的先生,虽走出了曾经的孤独和痛苦,却又对往事怀着深深的眷恋,对未来充满着深情的希望。同时,也彰显出他一生都在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纯粹。 那些年,我在云合村上方的大坝田村教书,每次往返,都要从曹先生家门前经过。每一次路过,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细细品味他写的对联。我惊叹于他对联中优美的辞藻,更钦佩他那颗质朴无华的心。 曹先生回到家乡后,依旧热心地为乡亲们把脉问诊、看病开方。后来,我离开后山,前往别处工作。偶然间,从知情人那里听闻先生已经离世的消息,我心中满是惊愕与难过。回想起曹先生坎坷的一生,我不禁感慨万千,而他热爱生命、眷恋故土的情怀,更让我心生敬意。欣慰的是,他最终得以落叶归根,回到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