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西行弦歌不绝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8-14 10:37:43

本文作者(前排右二)与孙诺七林大师(前排左二)。

黑陶生产和销售已成为孙诺七林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他的4个儿子从小受父亲的耳濡目染,1982年大儿子恩主踏上子承父业的学艺之路;接着,次子孙那也成了父亲和兄长的帮手;如今连孙辈们也成为了家族式传承发展的班底。孙诺七林的土陶产品越来越出名,找上门来购买土陶的本地市民和游客也日益增多,但孙诺七林从不漫天要价。他经常向儿孙们谆谆教导:“做人要活得简单,像泥巴一样朴实。我自己走过的六十多年,泥土已为我们带来好多好处,生活已经过得很满足了。对泥土给予自己的收入,要随时带着感恩的心!”

孙诺七林更希望这门技艺能完整地传下去,就像老一辈传给自己一样,自己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一代一代永不停止地传承下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今汤堆村的180余户中,约有80户从事黑陶制作,包括两户从四川入赘本村的汉族姑爷,大多数人的制陶技艺都是他手把手地教出来的。还有来自各地藏区的工匠,慕名远道前来向他取经学艺,孙诺七林均毫无保留地给予支持帮助。在他的倡议下,具有开拓创新眼光的本村能人祥巴领衔成立了尼西黑陶有限公司,形成了以农户分散加工,公司集中销售的经营模式,每年销售黑陶制品2万多件,产值达到300万元。此举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使老百姓真正受益,把黑陶制作成为一件自觉自愿的文化行为。

自香格里拉藏族黑陶烧制技艺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孙诺七林家也成为了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等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许多专家学者慕名拜访,不少领导也到他家视察。孙诺七林多次受云南省文化厅的邀请,参加了国内外非遗展示活动,极大地彰显了云南民族文化的魅力,中国文化报、中国新闻网及省内媒体都相继作了报道。

那天,孙诺七林与我虽首次晤面,却因共同的话题与缘分,俨然像一对老朋友似地无拘无束的攀谈。他拉着我的手,逐一地引导参观他的几个儿孙的院落,儿孙们都各自坐在工作台前忙活着,大师仔细地向我们介绍每一位儿孙的工艺所长,还充满深情地指出他们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阿新副主任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藏族非遗专家,她刚从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西部学者访学归来。我和她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及共识,认为这是中国特色非遗保护中根脉相承的一个活标本。我们当即提出建议,要不断总结经验,做好梯队结构的传承人申报工作,使这一技艺发扬光大。老人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建议,他还就传统土陶技艺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将来能改进一些制作工艺,比如用电烧替代现在的烧柴禾,就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话语不多,但大师对于技艺的传承、生态的保护周全考虑呼之欲出,充满了担当与责任。

在汤堆村考察时,我们拍摄了许多照片,孙诺七林大师还赠送一件精心制作的新品酒壶予我,并表示将推陈出新,使我们对尼西藏族黑陶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充满期盼。得悉大师去世后,我向阿新发去了以下文字:“阿新:大师西行,弦歌不绝!上月拜会,竟成永诀。睹物思人,见景思情。你我应把与他的交往深情铭记心中,发愤努力做好非遗工作,整理成文字发表出来。大师家里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也请随时告知。”在大师忌日四七之期到来之际,谨以此文表达深切缅怀之情,祈愿他在天国一路走好! (作者为西南林业大学教授、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