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军转民”使贵航集团在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确立了发展优势。歼教七飞机不仅成为我军飞行员进行飞行训练的高级教练机,而且出口到国外,成为航空外贸产品。涡喷13系列航空发动机为歼七、歼八系列飞机配套,为当时空军80%的现役战斗机提供了可靠的动力;在内地航空发动机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撑起了国产发动机领域半边天。贵航集团开拓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不仅为“桑塔纳”轿车国产化作出了贡献,同时也成为贵航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年三线建设时期,贵州航空工业基地是为准备打仗建立的,是单一的军品结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贵航集团只面向航空军品一个市场还不够,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还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建立军民结合体制,开辟军品、民品两个战场,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在航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贵航集团根据自己地处三线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零部件生产,以此形成核心竞争力,巩固集团公司在航空工业中的地位,加速参与市场竞争的步伐。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贵航集团面临的挑战大于面对的机遇。贵航集团前任董事长周万成说,那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我们想干什么,而是我们能干什么、干成什么样子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开始飞跃发展的时期,工程机械和轿车生产是汽车工业两个发展重点。贵航集团在经历了各自为战、“找米下锅”的“军转民”起步阶段后调整了“军转民”战略方向,按照“专业相近、技术相同、工艺相近”的要求,将研制、生产汽车零部件作为发展民品的主攻方向,发挥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很快研制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产品,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力源液压上市公司;研制出与进口产品质量不相上下的汽车密封条、散热器、滤清器、组合电器开关等配套产品,为轿车国产化作出了贡献。 贵航汽车零部件公司成立时,研制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已达到820项2200多个型号,形成了规模生产的完整体系。那时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汽车组合电器开关占25%,密封条占35%,车锁占45%,散热器占25%,空气滤清器占42%;产品科技含量在国内市场居领先水平,设备与国外厂商没有区别。汽车零部件生产成为贵航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6年5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来到贵航集团双阳飞机制造厂视察。当胡锦涛听到贵航在1995年完成销售收入24亿元时,非常高兴地说:“比当年好多了。记得当我离开贵州时,你们的产值才7个亿。这些年来,你们一是抓住军转民,民品上来了;二是抓住军品不放松,军品比重还占40%。这两条加起来,贵航才有一个快速的发展。” 谈起建设“军民结合”型企业,贵航集团前任董事长周万成深有体会地告诉本报记者,在贵州山沟里企业总是长不大。他说,在中央党校学习一年的时候曾到沿海改革开放城市和企业调研,看到沿海改革开放进程,整天思绪不断,感到血液流动都加快了;回到贵州,山沟里静悄悄的,甚至连思考的节奏都放慢了。 ?那时,周万成和贵航集团领导班子经过深入细致地分析,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理因素是制约三线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一个交通不便、相对封闭的经济不发达地区,不要说信息不灵、人才难留,就是想进行技术改造也无法从当地金融机构得到相应数量的贷款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