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版聚焦云南普洱边城见闻:品味普洱文化 领略古道新风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06 09:32:10

当年“南方丝绸之路”主干“茶马古道”起始地,今成推进周边友谊新起点——

品味普洱文化 领略古道新风(边城见闻)

位于中国、老挝、越南三国交界处的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城俯瞰。李 超摄

2015年,“茶马古道源头地理标识”在云南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茶源广场正式落成,标明这一“地名与茶名共享”的古城,在中国西南民族交流乃至中外文化融汇史上的重要地位。

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茶源广场上的“茶马古道源头地理标识”碑。杨廷荣摄

高耸的横断山脉引导西南季风深入澜沧江河谷,形成温润多雨的气候,在多山的普洱孕育了闻名中外的普洱茶。作为普洱茶核心原产地和集散中心,历史上,普洱府府治所在地、如今的宁洱县,是茶马古道起点。从宁洱县出发,茶马古道5条主道呈放射状向外延伸,向北联通北京、西藏等地,向南通往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成为“南方丝绸之路”主干,直至更远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接,漂洋过海抵达欧洲。

“茅堂连石栈,清磬半天闻;一径悬如线,两峰寒如云。”清代宁洱县知县单乾元笔下险峻的茶马古道,磨砺了马帮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团结包容的精神。这种精神特质与茶马古道一起,成为普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普洱市积极发挥区位优势,传承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团结包容精神,举办多项体育赛事,促进体旅融合,加强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古道”越野赛——

展现马帮拼搏精神

山路,大雨。雨水混合汗水,流进马建磊的眼睛。雨水搅和泥土,挡不住他前行的脚步。

6月底,马建磊参加了云南茶马1000里越野赛普洱站的58公里越野跑。赛事起点在思茅区茶马古城,路线循着茶马古道,穿过森林、茶园、城镇、村寨等多个点位,参赛者可以零距离体验茶马古道风情,感受绿海普洱风光。赛事组别设置也很特别,有马蹄印记组、古道逐风组、茶马拓荒组等。

“58公里,翻了6座山。”参加“古道逐风组”比赛的马建磊说,虽然越野比赛与马帮行路不同,但在茶马古道上赛跑,能充分感知千百年来马帮的艰辛。

在2025象山国际普洱思茅马拉松赛中,不同国家的参赛者奋力奔跑。普洱市委宣传部供图

1867年,法国人路易·德拉波特用铜版画记录下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身影。崇山峻岭,不见人烟,一队人马在马锅头带领下艰难前行。人背货物在前,驮马行进在后。空旷的高山峡谷间,仿佛能听见声声马铃。

“山里非常静,越跑越孤独。”马建磊说,与城市马拉松不同,在大山深处前行,沿途少有观众,更难有拉拉队的加油声。从翻越第三座山开始,需要穿越密林,陡坡多是三四十度。马建磊一遍又一遍给自己鼓劲,踏着古道上清晰的马蹄印记奋力向前……

据不完全统计,普洱市茶马古道遗址保存较为完整的有177公里,主要文物有140余段(处)。近年来,普洱将茶马古道文化与体育赛事结合,举办象山国际普洱思茅马拉松赛、2024年“澜湄—茶马古道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承办2024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普洱思茅站、云南省边境幸福村体育嘉年华等多项国际体育赛事活动。

2025象山国际普洱思茅马拉松赛,吸引了来自7个国家的2万余名跑者,英国小伙拉斐尔·哈里·阿夫拉姆是众多参赛者之一。精心设计的比赛路线,让他对茶马古道和古道传承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马拉松运动需要很强的意志力,这与马帮的拼搏精神十分契合。”

2024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普洱思茅站参赛选手在终点展示奖牌。普洱市委宣传部供图

跑过终点后,阿夫拉姆收获了一块内含普洱茶饼的奖牌:“太特别了,我第一次见到能泡水喝的奖牌!”普洱市教育体育局群众与社会体育科科长李松强介绍,在奖牌中放入普洱茶,正是希望选手们通过比赛品味普洱茶文化、了解茶马古道历史、传承马帮的精神。

“古仪”丢包节——

荡出团结友谊之圆

从宁洱向东南,是普洱茶马古道中的“江莱古道”。古道途经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顺李仙江而下,抵达越南莱州省。曾经,马帮为老挝、越南等国人民驮来盐巴、茶叶。如今,在中老越三国交界处的江城,独具特色的体育赛事——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为边民交流交往创造了新契机。

丢包是江城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最初是中老越三国边境地区彝族、哈尼族等青年男女传情达意的一种方式。每年春节期间,较大村寨都会在宽阔地带举行丢包活动。青年男女装扮一新,互相丢包传情,表达爱慕之意。

记者来到一家制作、售卖丢包的店铺,只见色彩鲜艳的菱形丢包挂满墙壁。细看店中的丢包,最上端系一根长绳,下端缀有毛线手工制作的流苏。“传统的丢包通常用彩色布料缝制而成,内装茶叶或谷物。”店主张秀艳介绍,“女孩爱用红色、粉色,男孩多用蓝色。长绳挂在身上也让丢包成为民族服饰的亮点。”

“与传统丢包不同,比赛使用的标准丢包用沙土填充。”江城县丢包代表队队长杨正伟说。他参加了2024年在老挝举办的第八届丢包比赛,比赛特制的丢包为白色绳带,装饰红、黄、蓝三色布条,“这代表着中、老、越三国。”杨正伟一手拎丢包,先荡出两轮圆圈,随后微蹲、蹬地、顺势一抛,丢包准确地扔进以三国交界界碑为原型制作的丢篮中。

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始于2009年,由三国联手打造、轮流举办,目前已举行8届。狂欢节包括文艺演出、民歌会、边境商品交易会等许多活动,赢得最多喝彩的仍是丢包等传统体育赛事。

参加中老越三国丢包节陀螺比赛的江城县国庆乡嘎勒村村民张军海(左)向本报记者展示打陀螺的技法。陈丽婷摄

比投得准、比投得远、比接得住,三国运动员在赛场上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友谊也在比赛中逐渐深化。来自越南莱州省的陈越雄,参加过2023年江城县第七届丢包比赛。“虽然是比赛,但与中国、老挝朋友建立友谊、进行交流的意义,远超比赛本身。”他说。

杨正伟对比赛前一天的迎宾晚会印象深刻。三国运动员坐在一起吃饭,举杯同庆。“比赛多了大家都面熟,虽然语言不通,也互相招呼着‘又来参赛了’。”杨正伟笑着说,“现在我们都说,丢之前荡出的圆圈,是三国民众团结的‘友谊之圆’。”

“借助丢包狂欢节,我们与周边邻国的交往更加密切,民众之间的理解和认同感也在不断加深。”江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窦玲玲说,昔日茶马古道上人们团结互助,如今大家如亲戚朋友般聚在一起,用赛事架起友谊之桥。

“古谊”今传承——

绿茵场上赓续友谊

“一二,一二……”在普洱市体育馆的绿茵场上,中学生浦有有正在跟队友备战云南省运动会。2023年起,普洱的足球少年便经常乘坐中老铁路出国,与老挝、泰国的青少年踢足球联赛。

中老铁路全长1035公里,连接云南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2021年12月全线通车运营,2023年4月开通国际旅客列车。从普洱站出发,中老铁路的轨迹与茶马古道有不少重叠。

“中老铁路非常方便,我们上午出发,下午就到万象。”浦有有说,2023年,飞驰的列车将他第一次带去老挝,一起比赛的有300多名小球员,“老挝球员笑起来特别温暖,还主动跟我们击掌、握手。”


普洱市少星足球俱乐部队员在第三届“澜湄杯”暨孔敬府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比赛前与泰国球员合影。何庆峰摄

出国踢球,带来的不仅有进步的喜悦,更有友谊的深化。2025年2月,浦有有和队友前往泰国孔敬府参加第三届“澜湄杯”暨孔敬府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在一场与泰国俱乐部的比赛中,小球员们依靠顽强的意志扳平了比分。“比赛结束后,对方球员都过来拥抱我们,为我们的精彩表现点赞。”浦有有的队友杨茗胳说,“我很开心能收获这份友谊。”

浦有有后来在比赛中,又遇到了老对手——一位身着7号球衣的老挝少年。“我们喜欢同样的球星,他还特意跟我合影留念。”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通过手机翻译软件交流,不仅互相签名留念,还一起去逛集市、喝饮料。

回国后,浦有有他们把出国踢球的经历写进作文,记录下自己的成长,也记录下一段段跨国友谊。这些收获,正是普洱市足球协会会长聂红忠希望看到的:“体育无国界,我们希望足球塑造孩子们积极的价值观,也连接起澜湄各国青少年的友谊与梦想。”

从茶马古道上传承的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团结包容精神,到如今借茶马古道推动跨国体育交流,增进周边民众之间的友谊,普洱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之路。

图片来源:云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审图号为云S(2023)46号

链接·云南普洱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山水相连,边境线长486公里。中老铁路穿境而过,让普洱成为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节点城市。

近年来,普洱充分发挥区位与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通过举办象山国际普洱思茅马拉松、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中老越三国(普洱)边境商品交易会、墨江国际双胞胎节等一系列活动,用好与老挝北部八省交流合作机制,以及与国际友好城市老挝丰沙里省、泰国彭世洛府等的交流合作机制,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互鉴。

视频报道请看人民日报国际微信公众号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鲁茸追玛

上一篇: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的三封回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