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候选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共生的典范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马建军 发布时间:2025-08-21 11:54:10

2023年,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候选区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高寒水韭;2024年,首次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雪豹,这些珍稀物种的发现,成为当地生态保护成效的最新注脚,也是公园在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探索出的平衡之道。

社区共融,生态红利惠及千家

在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洛茸村民小组,由迪庆州政府、公园企业与社区共同建设的“幽悠庄园”,成为生态反哺民生的生动样板。村民通过土地入股获得稳定分红,同时参与旅游服务与生态产品销售,户均年增收超2.5万元。公园还直接创造155个生态管护员及服务岗位,聘用的社区员工占企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我在公园上班有很多好处,一是离家近,早晚可以回家照顾家人;二是收入比较稳定,工资加公园的各种反哺,年收入接近10万元左右。”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村民此里卓玛说。

创新建立多层次生态补偿机制。除执行国家森林、草原生态补偿外,公园还探索出特色鲜明的“旅游反哺”模式:游客与旅业公司作为补偿主体,向公园内23个村的3696名居民提供社区反哺资金。依据生态关联度划分三类区域实施差异化补偿,政府、企业、社区三方协作确保政策精准落地。

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候选区对外宣传科负责人赵冬莲说:“我们将继续加强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在保护中改善民生,确保可持续发展。”

自然教育,从山水之美到心灵共鸣

依托完整的垂直生态带与丰富的生物资源,公园精心打造自然教育体系。云大、云师大等省内高校专家团队开发出涵盖森林探秘、高原湖泊、人地关系等主题的系列课程,将科学内涵转化为生动体验。

学生们可在16项特色活动中深度感受自然:拓印植物纹理、学习藏式皮雕、观测暗夜星河、体验牧场劳作……5条主题研学线可满足游客不同需求,从一日探索到四天三晚的生态夏令营,每年接待学生超5000人次。自然教育不仅传递知识,更培育了生态文明理念——无数青少年从自然的“旁观者”转变为生态的“共建者”。

科技护航,守护生灵秘境

公园科研体系日益完善。联合中科院、西南林业大学等机构,建成野生动物实时监测、湿地生态观测站等科研平台。

公园还实施了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在碧塔海等区域连通水系、恢复湿地植被;清除私建牧棚,控制牲畜过载;防治外来物种,重建黑颈鹤栖息地。投入超3.7亿元,修缮园区巡护步道77千米,新建管护站7座,生态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垂直生态,横断山脉的绿色瑰宝

3074米的垂直海拔落差塑造了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候选区举世罕见的垂直生态带——从稀树草丛到高山草甸,7大植被型、46个群丛在此完整分布。这里是横断山珍稀物种的基因宝库:3389种植物中,838种为中国特有;记录到460种脊椎动物,中甸叶须鱼等124种濒危物种在此栖息。完整的古冰川遗迹与藏族、纳西族等多民族文化交融,共同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诗篇。

责任编辑:鲁茸只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