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这一理念宛如一盏明灯,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直以来,我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守护生态,筑牢绿色根基 迪庆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雪山巍峨、森林广袤、湖泊澄澈,是滇西北乃至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一直以来,我州将生态保护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严守生态红线,以铁腕手段守护这方净土。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无数林业工作者扎根深山,交出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的成绩单,为众多珍稀动植物提供了安居之所;在湿地保护方面,纳帕海、碧塔海等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工程持续推进,清澈的湖水、茂盛的水草吸引着黑颈鹤等珍稀候鸟翩然而至,如今的纳帕海,已记录到鸟类221种,成为鸟类的栖息天堂。 我州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各类污染。在工业发展中,严格把控项目准入门槛,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落地,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在城市建设中,不断完善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切实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多年来,我州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保持100%,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高,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是我州守护绿水青山的有力见证。 转化价值,收获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不仅是生态财富,更是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我州各地依托乡村自然风光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梅里雪山、独克宗古城、普达措、石卡雪山等景区声名远扬,雪山、草甸、森林等自然景观与藏族文化相互交融,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24年,全州累计接待游客3122.98万人次,同比增长23.83%;实现旅游总收入352.9亿元,同比增长17.78%,旅游业成为我州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当地的餐饮、住宿、手工艺等行业蓬勃兴起,许多村民开起了民宿、餐馆,或是制作、售卖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我州充分挖掘高原特色资源,积极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新路径,大力培育绿色产业。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吉迪村每年约有300吨松茸走向市场,产值近3900万元;维西县塔城镇川达村的黑木耳年产值达1000万元……2024年,全州林下经济总产值达35亿元,农林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还有效助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协同共进,奔赴美好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我州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经济的发展,又能为生态保护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州更应该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探索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在生态保护方面,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生态监测体系,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加大生态文化建设力度,增强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在经济发展方面,不断延伸生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绿色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20载砥砺前行,我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华丽转身,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画卷。下一步,我州将在绿色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迪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