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迪庆彝族民俗文化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6-03 15:48:48

现在,彝族的婚姻形式和程序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不断向恋爱自由、结婚自愿、离婚自由的方向发展。

善始善终是一个人来到世上的美好愿望,诞生让人来到世上昙花一现,死亡让人离开世间烟消云散。彝族丧葬习俗的形成受宗教观念、社会形态、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普遍实行比较古老的火葬形式,彝族也是丧葬习俗形式比较单一的民族之一,这一古老的习俗具有简便、卫生、节省费用又不占地等优点,是当今人类提倡的先进葬俗之一。

彝族丧葬习俗一般包括停尸、报丧、吊唁、送葬、超度等程序。人死后,停尸先将眼闭合、洗面、穿上寿衣,再上尸架,男褶垫9个双披毡,女则褶垫7个双披毡,然后将尸架抬至屋外的简易棚或布帐篷里停放,将1头闷死的小猪与铧尖放置于尸架下。据说,闷死的小猪与铧尖能为死者在去阴间路上开路排障。停尸多久要择日而定,多者7天,少则两天。出殡火葬场时,3个人手执3把火把引路,紧跟在拿着小猪的后面,走向火葬场。火葬场一般选在背阳的地方,火葬时,砍1棵树劈成块,四方形交叉垒架,男的垒9层,每层9根,女的垒7层,每层7根。骨灰用土石块垒成坟或撒于密竹林中。凶死者葬于深沟河畔,不垒坟,不收骨灰。有的还直接搭架于水上焚烧,让其骨灰落入水中冲走。

彝族报丧时,人死后立即派人通知各地亲戚,包括远方的亲戚朋友。近处的各村寨村民都前来吊唁,吊唁者分村寨成群集队牵着牛羊、扛着孝旗、哭丧、鸣枪而来,此时主人也要哭丧、鸣枪迎接。

在彝族的丧葬习俗中,超度仪式是必不可少的隆重程序之一。凡是结了婚,不论谁死去,其子孙都要请毕摩为死者举行超度仪式,亲朋好友和邻居都来参加,长达3至7天,也要哭丧、唱悼歌、鸣枪。从这一丧葬现象中,表现出彝族祖先崇拜的遗迹,含有对祖先怀念的性质。同时,希望祖先的在天之灵时刻关心这个家族,保佑人丁兴旺,繁荣昌盛,崇拜中寄托着极其美好的感情和愿望。

彝族有传统的火葬习俗。因为,在生产生活中火不仅给彝族带来温暖和熟食,还能防御野兽的侵犯,由此产生了彝族对火的崇拜。彝族认为人死后火化,其灵魂不仅可以得到净化,而且能顺利地升入天堂。同时,彝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随时搬迁,死者的坟墓不易搬移,也与彝族实行火葬习俗有关系。

节日民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传承和演变,彝族的节日民俗也如此,彝族除了过传统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的火把节、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彝族新年和农历二月初八的儿童讨粮节等外,还过十一国庆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彝族的节日更加丰富多彩了,在生活中随时充满着节日的气氛。

火把节是彝族以火为主题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宗教、生产、娱乐为一体的节日。彝族称火把节为“都再”,“都”意为火,“再” 意为还,有还火节之意,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历时3天,但迪庆境内的彝族按择到的吉日来决定日期,有提前或延后几天的习惯。彝族火把节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喝酒宰羊,热闹非凡。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