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庆高原上,有这样一位气象工作者,她以对气象事业的无限忠诚,坚守在监测预警的前沿阵地;她以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怀,冲锋在防灾减灾的一线;她以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在提升气象服务能力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她就是迪庆州优秀共产党员、州气象局业务科技科科长和艳萍。 党性在高原风雪中淬炼 自参加工作以来,和艳萍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青春和热血融入迪庆高原的气象事业,在守护雪域高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征程中,她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迪庆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多民族聚居、生态敏感、气象灾害频发,是全省气象防灾减灾任务最为繁重的地区之一。作为业务科长,她深知气象工作不仅关乎阴晴冷暖,更是一项生命工程、民生工程,关系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稳定,为此,她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嘱托融入每一次观测、每一份预报、每一次服务中。无论严寒酷暑,还是节假双休,只要工作需要,她都冲锋在前。在业务科,她是大家信赖的“主心骨”,更是全州气象业务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她带领业务人员建立了覆盖全州的精细化气象监测站,无论是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气象站,还是偏远的村寨气象预警点,都倾注了整个团队的心血。 让预警信号跑赢灾害脚步 高原天气瞬息万变,灾害性天气频发,预报服务如同在刀尖上行走。和艳萍带领业务团队,以近乎苛刻的标准,精研预报技术,优化服务流程。在她的带领下,业务科建立了精细化的短临预报预警机制和覆盖全州的多部门应急联动响应机制。数字背后是一系列实战检验。在2023年的一次重大天气过程中,我州遭遇罕见的强降水天气,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艳萍连续几天坚守在工作岗位,双眼布满血丝,紧盯风云变幻,实时分析气象数据。提前48小时向州委、州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并持续滚动更新、精准订正。通过精准的预报和及时的预警,为政府和群众争取到了宝贵的防灾减灾时间,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那一夜,她办公室的灯光如同风雨中的灯塔,作为共产党员的成就感与气象工作者的职业价值感交织奔涌。 日常工作中,和艳萍不断推动气象业务创新。她积极组织团队认真分析监测、预报预警和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针对我州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灾害性天气,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气象保障服务。她与州委组织部和州委党校联系,先后为州直部门“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中青班和乡科级正职干部进修班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沉浸式”现场教学她还邀请省气象局的专家为全州应急管理部门讲授了“1262”精细化预报和叫应机制等防灾减灾知识。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迪庆州气象局被列为州委组织部和州委党校的现场教学点。 在服务一线诠释公仆情怀 为破解信息传递瓶颈,和艳萍积极推动部门间深化合作,牵头建立完善了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和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直达基层责任人和受影响群众。面对我州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她始终坚持“让老百姓人人都看得懂天气预报”的理念,牵头组织业务人员研发“迪庆气象”微信公众号的服务产品,同时对接广电部门利用大喇叭、电视栏目等多种方式,确保预警信息通俗易懂、覆盖到位。 服务不仅在于预警,更在于赋能。为擦亮世界的“香格里拉”旅游名片,她主动对接旅游、教体、行业协会等,根据他们对气象保障服务的需求,为迪庆观鸟节、文化旅游节、徒步大会等重要活动和赛事,精心制作发布精细化天气专报、滚动更新实况等特色服务产品,为举办赛事保驾护航。 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担当 气象业务工作专业性强、责任重、压力大,尤其是在高海拔、条件艰苦的迪庆,更需要一种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的奉献精神。作为科室带头人,和艳萍深知以身作则的力量。每逢重大天气过程、关键服务节点,她总是带头坚守岗位,通宵达旦分析资料、组织会商、审核把关。2022年迪庆遭遇了大雪,但是台站激光雪深仪出现故障,她不顾严寒迅速前往台站,在观测场雪地里连续抢修十多个小时,只为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数据信息传输畅通。 和艳萍还重视科室人才队伍的建设和青年党员的培养。工作中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鼓励年轻同志大胆创新、勇挑重担。针对我州气象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她积极推动新技术新装备的本地化应用,如X波段相控阵雷达的协同观测、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的释用等,有效提升了业务能力。在她的带动和培养下,科室多名年轻同志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团队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共同筑起了守护雪域高原安宁的气象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