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首次”彰显中国开放与自信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8-03 10:50:59

  15年前,北京以“开放的中国盼奥运”作为征服世界的语言申奥,结果铩羽而归,但是精神却延绵不绝。15年后,中国人喊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掰着手指期盼奥运的到来,15年前的口号,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逐渐转化成一件件具体的事项,诸如同步直播、外刊解禁、采访自由、允许示威等,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吸引着全球关注的目光。

  众所周知,即将盛大开启的2008北京奥运会,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回望3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还有我们的国家越来越融入国际社会,人民的心态越来越开放和包容。这给了中国敞开大门办奥运的勇气,也给了中国敢于接受国际社会检视的自信——

  首次不延时直播奥运赛事。不少人都知道,以往央视在进行节目实况直播时,为保证播出安全,都会有三十秒的技术延时。也就是说,电视观众所看到的节目,实际上是三十秒之前发生的实况,而这一点是世界各国电视台所普遍采用的。但在北京奥运会上,央视播出的节目将不再有三十秒的技术延时,做到播出的节目与在国际广播电视中心(IBC)所传送的国际信号同步,即观众所看到的将是真正的实况。首次跨越看似短暂的三十秒实现不延时直播奥运赛事,表面上看是为了遵循新闻规律、与国际标准接轨,实际上是向世人昭示在SARS、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之后,政府的信息公开更加透明、准确、及时。

  首次对部分境外刊物解禁。中国在奥运会前夕引进了来自英、美、韩、日、澳、法、德、南非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百余种主流报刊和书籍,包括《时代》、《国际先驱论坛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泰晤士报》等知名报刊。而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意大利的《体育报》等都是第一次走进中国的零售书报亭。更重要的是,这些读物不只是卖给外国人看,普通中国百姓只要进入到奥运场所内的报刊亭,就能买到原版境外刊物。这项遵循奥运惯例提供的特殊服务,被外媒视作“解禁外刊”的破天荒举措,体现了中国的开放姿态。

  首次为公民开辟示威公园。北京的公园历来只是供人们游玩儿、休闲、娱乐、健身以及谈情说爱的地方,但在这个将要举办奥运会的夏天,它被赋予了一项新的功用:示威游行。近日北京奥组委宣布,将日坛公园、世界公园和紫竹院公园等专门划为示威游行区域,只要是经过许可的游行示威,中国警方会依法保护合法权利。此举既符合国际惯例,尊重和保障了外国公民的诉求和中国公民的权利,是中国法治进步的体现,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的宽容度,彰显了中国政治文明的提升和大国自信。不少外国媒体都为此感到“惊讶”,英国的《泰晤士报》甚至声称这是北京跨出的“空前的一步”。

  首次对境外记者“零拒绝”。过去我们在突发事件和一些敏感问题上,对境外媒体遮遮掩掩,甚至说“NO”。此次北京奥组委却推出了24小时受理采访申请机制,对于境外媒体采访采用了“零拒绝”标准。奥运期间,将有来自五湖四海3万6千多名外国记者云集北京,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而不用像以前一样,必须先向外事办提出申请,然后再由外事办安排人陪同采访。“零拒绝”不仅表明中国政府为兑现申办承诺在努力拆除封闭的“樊篱”,也表明中国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面对国际社会的坦诚和执政为民的自信。

  由是观之,百年奥运如期而至,四个“首次”闪亮登场,不只迎来了一个举国参与的体育政治盛宴,也迎来了一个融入世界、与世界全面对话的机会,彰显30年的改革开放已使中国积累了足够的硬实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足以傲视全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此次奥运会上,即使“金牌没有拿第一”、“记者抹黑报道不断”、“藏独分子捣乱”和“组织工作尚有缺憾”,都难以影响中国人继续“走自己的路”的执著与对“中国特色”的自信,中国人民在追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路途上,将会变得更坚韧、更潇洒、更强大。(东方网)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