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抓五促”赢民心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31 11:47:49

——霞若村创先争优活动纪实

  德钦县霞若乡霞若村党总支部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抓住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主题,立足村情、真抓实干,通过抓党建、抓服务、抓民生、抓学习、抓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党组织建设,规范了工作制度,增强了班子凝聚力,提高了办实事能力,促进了农村工作。注重党建工作全面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切实体现了党领导和带领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主导地位,赢得了民心,树立了威望。

  抓党建,促进支部组织建设

  霞若村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党员比例少、党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抓党建,加强了党员队伍的建设力度,为充分发挥党员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带头作用打下了基础。一是注重党员发展。为解决村级党员年龄偏大和党员结构不合理问题,村党支部始终把有文化、思想认识高、发展意识强、年青优秀的农民群众作为发展党员对象,进行教育和引导。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5人,吸收预备党员32人,按期转正29人,全村村民小组长党员率达100%。二是强化党员培训。利用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及远程教育,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的干部培养成能人,把能人培养成村委会干部。

  抓服务,促进社会管理

  霞若村两委在工作中团结协作,着眼于实际需要,做到问需于民,加强了组织阵地建设和文化生活建设。完成了采贡龙坡小组、香多龙坡小组、拖里小组、香多小组及村总支党员活动场所的建设,建筑面积共466平方米,总投入资金23.2万元。以活动场所为依托,开展了歌咏大赛、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节日联欢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设立“农家书屋”,各种藏书5000余册。完善了村级“便民服务室”管理,实行专人管理,明确职责,实行8小时坐班制,极大地方便群众办事,密切了干群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抓民生,促进惠民工程

  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中,霞若村党总支始终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着力点,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为突破口,根据征求的意见和建议,边学边改,并加以落实,有效解决“行路难”、“看电视难”、“读书难”、“看病难”等关户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是加强村组公路建设。对全村的道路进行了统一规划,积极组织党员、团员、民兵对全村的主要路段进行义务补修。通过争取整村推进项目,对未通路的里汉顶小组新修建公路7.5公里,总投资45万元,改善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二是做好旱灾自救工作。2010年,霞若村遭受旱灾,受灾群众达126户561人,农田受灾623亩,村党总支部及时开展灾情调查,积极组织党员及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对绝收地块及时进行补种,对半成灾农户,动员群众开展自救,对缺粮农户,申请救灾粮5吨,解决了 30户缺粮群众的燃眉之急,做到了困难之时党员身份亮出来、站出来,冲当前锋,排忧解难。三是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村党总支部利用重大节日或农闲时节组织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及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杜绝了农闲群众参与赌博,酗酒滋事等恶习。通过广泛动员群众,村两委积极组织村民集资231750元,对全村 309户农户安装太阳能,倡导群众讲究生活卫生,节约用柴,保护生态环境,共同维护好美好家园。四是关注困难户,情系灾区。对农村困难群众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解决了8名贫困户子女上学难问题。对存在“看电视难”的困难户、特困户申请到电视23台,落实救助资金65000元。 抓学习,促进产业调整

  霞若村农作物结构单一,产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农民增收途径传统单一,村党总支部针对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内容纳入“学习实践活动”的培训计划中,发挥“党员富裕户”的典型示范引导作用,结合农家书屋科技知识阵地,起好党员富裕户的宣传、辅导、联络及“传、帮、带”作用,以他们的致富经验,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农民科技培训方式,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民致富技能,使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

  抓制度,促进村务工作规范化

  建章立制,重在落实,也是体现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提高工作透明度、公信度的要求。霞若村党总支在抓好党员队伍和班子建设的基础上,狠抓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四议两公开”、村两委工作制度、集体经济管理制度、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制度、村干部廉洁自律制度、村民大会、党员大会议事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评议干部制度和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认真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用制度规范政务、村务,用制度约束言行,切实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服务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全村未出现一起违法乱纪行为及群众上访事件,呈现出社会安定团结,群众和睦相处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