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四群”教育、“促跨越”活动工作队进村入户(寺)后,按照省委、州委关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扎实开展“四群”工作的相关要求,工作队员把“心”沉在基层、把情洒在基层、把爱奉献基层,积极为当地出思路、想办法,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为全面反映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寺)开展工作情况,现将部分工作队员开展工作的“民情日记”刊录,以期互相学习借鉴,推动工作深入。
民情日记(张晓东) 3月5日 星期一 晴
一大早,我吃过早饭就同村里的村委会主任喻金忠一起赶到20余公里外的弄资娃底,因为今天是学习雷锋日,昨晚与村主任沟通后,已安排了今天在弄资、娃底片区,开展学习雷锋做好事活动。 当我和喻主任到弄资时,已有20多个老百姓到场了。见到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心里很难过。经过短暂的交流和说明来意后,只见老百姓一个个都不慌不忙地拿出绳子和砍刀上山了,原来为了今天的“学习雷锋纪念日”,捧八村里早就有了安排,每年的今天弄资上下片2个村民小组的群众都要自发组织为孤寡老人砍柴送温暖,这件事情在老百姓眼中已变成不变的规律,可是在我这个刚走进农村生活、体验百姓情怀的年轻人眼中,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一个这个世界中微小的、普普通通的小山村,一个远离城市、基本上与世隔绝的傈僳族村寨里,每个老百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尊老爱幼的传统道德质朴,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在我心里久久游走。我想这种质朴的道德情怀,必将成为我今后工作生活的座标。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谁说“雷锋”精神已失传?“雷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平凡的普通老百姓中间。
民情日记(杨雪梅) 3月8日 星期四 晴
今天上午9:00我们工作组一行从驻地村委会出发前往龙宝厂下组。许多老百姓正在忙着备耕,我们来到田间地头和他们了解农业生产情况,正在耕地的李老汉看到工作队一行便热情地和我们攀谈起来。他说:“这几年党的农村政策真的是太好了,我们老百姓不但不需要交任何费用,而且种粮养猪等都有补贴,孩子上学有补助,老人年纪大了有补贴,生活困难有低保,老百姓的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从他的言谈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党的惠农政策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好处。 告别了李老汉,我们来到本村致富带头人李文林家。李文林夫妇年近60,养育了5个子女,子女们都在外工作或在外做生意,对他们来说虽然吃穿不愁,但这两个老人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向子女要过一分钱,全凭自己年迈的身体和勤劳的双手搞起了养殖业和种植业。每逢周末来这里游玩垂钓的人挺多,这个简朴的农家小院时时充满着欢声笑语。品着热茶,工作组组长向主人说明了来意,他说:“我们这一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访民情、问冷暖、保稳定、促和谐,你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一定要把你丰富的种养殖经验传授给邻里乡亲,让他们都行动起来,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发展路子,达到共同致富。”工作组能来到老百姓家中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他非常激动,他说,这几年党的干部平易近人,作风优良,工作积极,没有他们的帮助,把党的好政策落到实处,老百姓也不会有这样的好日子。他表示一定要力所能及地影响和带领周围群众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通过今天的走访,我们深切的体会到,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已初见成效,农业是命脉,群众是基础,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才能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
民情日记(杨天艳) 3月8日 星期四 晴
我们四群工作队员一行四人来到庆福村已经是第七天了,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开始进入庆福村的时候,素未谋面村里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亲切地问候,一瞬间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与他们相识已久的故人回到村里,心里充满了暖意。村子四面环山,翠绿青葱的树林,很是养眼,对于我们整日面对电脑工作生活的上班族,是一种对眼睛很大的释放和疗养。今天较之前几天走村串社做教育宣讲不一样的是,我们工作队员做了两件感触至深的事情。一是做群众家访,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和存在的困难,并认真填写民情联系卡、民情登记卡等。其中印象最深的两户是村里的困难户,一个老党员邓连臻,双腿残疾,生活自理困难,谈话中自始至终他的觉悟和对党的认识很高,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的信仰,他的坚强,很值得敬佩。另一个是村里的特困户邓连华,很抱歉的是第一眼看见刚过五十岁的他我竟然叫了声爷爷,见到他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脊梁,我顿时无比心酸,何况他家里根本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子,歪歪斜斜的两间木楞房,房顶用的是石棉瓦,家里只有三个人,另外两个是初中生正在上学,一家三口只靠邓连华的劳动和低保度日,他却从来没有像任何人开口寻求帮助,他始终相信党的领导下,生活会越来越好。根据他家里的情况,真的很想为他做点实事,也很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给予他帮助。二是跟随扶贫挂钩领导统计局赵副局长进入学校,给学生发放文具用品同时发放“六五”普法宣传资料,从小学生开始培养遵纪守法的思想,开展普法工作教育,我感觉这些工作很有意义。真的很感谢这次四群教育活动,给我不一样的生活视角,让我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更珍视每一刻的心情,珍惜每一天的生活。
民情日记(和振琴) 3月8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是我被派到真朴村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第五天,也是“三八”妇女节,工作组组织召开会议,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村民共庆节日。 上午10点左右,巴迪乡真朴村召开“四群”教育暨“促跨越”活动启动大会。村“两委”领导班子、“四群”工作组全体成员、各村民小组组长及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共8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驻村工作队队员依次作了讲话,对“四群”教育和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三深入”的含义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全面阐述了抓好“四群”教育工作、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重要意义,强调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在会上也发言了,表达了我对真朴村村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并结合我的工作实践向大家宣传了粮食工作的重要性,对真朴村粮食产值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 下午,村“两委”和“四群”工作组在真朴村民族文化广场组织举办了游园活动,而我负责捻弹子这一项目。活动还没开始,捻弹子的队伍就排得好长,我宣布了规则以后,活动就井然有序的开始了。晚上,来自各村民小组的妇女们跳起自编自演的歌舞节目,热烈庆祝并隆重纪念这个属于妇女同胞们的节日。而我在巴迪真朴村也过了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妇女节。 在这次活动上,我对真朴村的民情社情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将来一年的工作里更加认真负责,尽我所能的为群众办实事,做好真朴村的新农村指导员。
民情日记(和燕全) 3月9日 星期五 晴
3月9日上午,塔城村村民徐玉和到村委会反映,邻居家未与他家商量擅自在靠他家一侧的外墙安放排污管,违反了以前签订的协议,请给予协调解决。 徐玉和、和金梅两家是多年的邻居,平时有事也都相互帮忙。2001年因邻居和金梅家建房,为地基和围墙曾发生过一次纠纷,经塔城乡司法所调解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为此事双方虽有一些积怨但平时也互有来往、相互关照,相安无事。2012年3月6日和金梅家改造排污管道,因事先未与徐玉和家协商,进入徐玉和家菜地安放排污管,且排污管道位置过高、裸露在外、容易损坏,不但影响环境美观,更担心的是以后如有损坏会引起其他纠纷,因此请村委会给予协调解决。 塔城村委会在听取情况反映后,高度重视,认为此事虽只是一般纠纷,但如果处理不当,矛盾极有可能进一步激化,不仅影响邻里关系,甚至有可能转化为恶性案件。于是及时赶到现场了解情况,调查纠纷的起因,进行调解。但当时由于双方情绪过激,一时难以达成协议。下午,在塔城村“四群”和“促跨越”工作组的配合下再次赶到现场。在充分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分析原因、寻求共同点,对双方发生纠纷之前的良好关系逐一分析,进行调解。本着维护双方当事人利益,在互谅互让的前提下,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徐玉和家要求将排污管埋于地下并用水泥浇灌,今后如有此类事情需相互商量。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至此,一场因建房引起的纠纷,在村两委、工作组的联合调解下顺利得到解决,双方和好如初。 这件事情之后,我深深感觉到在基层工作真的不容易,当前的农村工作特别是藏区的综治维稳工作形势严峻,正因为有了村两委、治安员、调解员兢兢业业的工作,不计个人得失,才将许多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了一方稳定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