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总部署 细化措施抓落实 ——维西县“八结合”深入推进“四群”教育活动 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和州委关于开展“四群”教育活动相关部署和要求的基础上,维西县结合县情实际,从务必为群众办实事、务必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务必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务必帮助群众移风易俗、务必推动当地和谐稳定发展的要求出发,以“五推五建”为抓手,大力推行“12345”工作法和“五送五帮五推”活动,全面推动维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 将宣传教育与群众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全县各工作队在进村入户宣传工作中,一是根据建制村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宣传动员。如有些工作队对边远点的村民小组实行白天集中宣传动员,对交通相对便利的自然村,则采取晚上时间进行宣传动员,尽可能少占用群众的生产劳动时间;有些工作队,则采取分组分片宣传动员的形式进行,确保了宣传活动入村入户。二是在宣讲动员的安排上,尽量根据队员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安排宣讲内容。三是把宣传内容和农村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尽力做到让老百姓听懂。四是在宣传动员和开展各项工作中,尽可能用民族语言与群众交流。五是把握好原则,不乱向群众许愿,不开空头支票。做得到的尽力解决,做不到的耐心向群众解释,并积极向乡(镇)党委政府和挂钩联系单位反映。 将“四群”教育活动与当前维稳工作相结合。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一是及时深入到各基督教堂(点)、寺院了解在寺僧尼、信教群众的学习、生活和宗教活动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宗教活动场所内部管理规章,强化细化管理措施;协同村“两委”完成了“包组、包户、包人”三包责任制;同时,以维护团结稳定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线,大力倡导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教育,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二是结合当前全县维稳工作和实际,抽调身体素质好、政治素质高的人员及时组建了护村队、护校队和青年护卫队等各种维稳队,各乡(镇)武装部抽派精干人员对维稳队进行了综合素质培训,并给他们统一发放了迷彩服装,配备了灭火器械、警棍等,切实增强了队员对当前维稳形势的认识,增强了突发事件中应当承担的疏散群众、控制局势、平息事态,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积极化解矛盾,有效维护和谐稳定。从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入手,按照“四级对调”、“三级联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对所驻村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进行认真细致的排查,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在各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截止3月25日,全县共排查邻里纠纷、山林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土地纠纷及城镇和交通建设征地拆迁安置引发的矛盾纠纷等161起(其中,化解137起),。通过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的和谐稳定。 将“四群”教育活动与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相结合。“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群众所盼的,就是自己该做的。”一是把生产一线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站在全局的高度,扎实开展“四群”教育暨“促跨越”活动,干部职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认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加大帮扶力度。二是把春耕备耕生产工作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头戏”,立足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及时深入村、组,组织召开村组干部春耕备耕动员会议,积极向乡(镇)农技部门协调,帮助群众备齐农用物资供给,深入田间地头,深入村组联户,定措施,定办法,定责任,确保春播春种地块落实到位,防旱、防病虫害措施准备到位,稳步推进春耕生产。如:攀天阁乡各工作队以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为契机,实行挂钩联户制度,用民情登记卡真实记录农民群众春耕备种情况,并向群众发放民情联系卡,方便群众联系,排解春耕备耕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截止3月25日,共发放民情联系卡237张,建立民情台账237套,收集有关春耕备耕等方面的事项45件,对症下药,促进春耕生产顺利进行。三是深入到挂钩村、挂钩户,融入清渠、修路的队伍中,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田间地头党旗飘飘,干群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脸上洋溢着对秋收的期待和信心。三月初全县境内连降大雨,致使部分乡(镇)通组公路坍塌、三面光毁坏、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突出,给村民的出行及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针对这些问题,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向乡(镇)党委政府及挂钩部门联系,争取项目、物资,以政府提供物资、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帮助受灾村组对部分损毁基础设施进行修复。 截止3月25日,全县各驻村工作队员累计住村7843天,撰写民情日记85篇、民情分析会议记录22份,填报接待群众登记表25份;全县各级各部门干部“三深入”人次达3125次;帮助协调驻村修复水毁三面光75公里,解决临时饮水困难点84个,解决饮水胶管12万米。 将“四群”教育活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按照“推动生态立县,建设绿色家园”的目标要求,各工作队员在积极协助乡(镇)党委加大对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和“禁碳令”的宣传,增进公众环保意识的同时,还帮助联系村建立健全集镇、村组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制度、辖区江河流域禁渔期制度和野外用火制度,积极协助做好城镇周边、交通主干沿线环境整治,地质灾害点排查上报,保护群众生产生活环境;配合乡(镇)党委政府抓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和气候变化的监测、排查和治理工作,增强人民群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植树节期间,维西县各级各部门紧紧抓住“五推五建”工作要点,以推动生态立县,建设绿色家园为目的,学习杨善洲精神,开展植树造林活动。3月12日至14日,顶着烈日,怀着党员干部带头建设绿色家园的美好愿望,全县千余名机关干部到县城植树点永春乡兰永村花落坝后山进行义务植树。在大家的努力下,全县86家行政、企事业单位共植树11360棵,七乡三镇也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完成了植树任务。此次植树活动,不仅体现了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的带头作用,而且还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拉近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积极推进维西“生态立县”工作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要求,结合各村实际,全县“四群”教育驻村工作队还组织驻村党员、妇女同胞、青年团员及民兵对辖区周边河道、沟渠、卫生路、村组公路进行清扫和绿化,共计参加人员5200人次,清理垃圾9600方。 将“四群”教育活动与推动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此次“四群”教育、“促跨越”活动的工作重点。按照“推动产业强县,建立小康家园”的目标要求,工作队员驻村后,及时采取了多种措施,深入实地走访调研,与群众交心谈心,认真摸清联系村、联系户的具体情况,帮助群众解疑答惑,认真借鉴学习康普经验,帮助村组、农户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给村“两委”和农户参考。针对联系村产业发展实际和群众的需求,邀请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到联系村进行种养殖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当地群众的科技水平。结合辖区气候条件、农民的种植习惯、经济发展和市场状况,大力引导、扶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党员积极参与,带动群众精心培育示范基地、示范户,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作用。如:康普乡以“四群”教育、“促跨越”活动为契机,多方筹措资金,继续壮大培育以药材、核桃产业为主,中华蜜蜂、黄山羊、白芸豆、便民店、农用车出租等为辅的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不断扩大打造木香药材连片、核桃连片、玉米制种种植示范基地,通过产业扶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壮大乡集体经济,实现产业兴乡,建立小康家园。 将“四群”教育活动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维西县各驻村工作队按照“推动基层党建,建设红色家园”的目标要求,以开展基层组织活动年为契机,协助乡(镇)党委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深化创先争优。协助村“两委”集中力量抓支部,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和提高党员的“三创三带”能力,着力整顿后进支部,努力使每个支部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通过上党课、召开党员会议等形式,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村民议事制度,不断推进村级组织建设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将“四群”教育活动与示范点建设相结合。按照基础好、代表性强、辐射面广的要求,综合考虑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全县推选了县司法局、康普乡和塔城镇巴珠村3个点作为州级“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示范点。并通过积极挖掘和宣传报道示范点的典型和亮点,确保示范点树得起、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营造了“四群”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将“四群”教育活动与“两卡一台账”的建立相结合。根据州委、县委的安排部署,按照厅级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实行“挂乡联户”,做到“六个一”,处级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实行“挂村联户”,做到“四个一”科级及以下干部实行“结对联户”,联系农户不少于2户,其他行业结合实际做好结对联户的要求,县“四群”教育活动办先后下发了三份文件,督促指导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各工作队通过民情恳谈和实地调研等形式,认真开展好“两卡一台账”的建立和上报工作。目前,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工作队通过认真开展民情恳谈和实地调研活动,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两卡一台账”的录入和收集工作。截止3月25日,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建立1015份《民情登记卡》、《民情联系卡》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登记表》。“两卡一台账”的建立为领导干部了解群众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生活状况、具体困难和问题、方便联系基层制度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