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晴 (中共迪庆州委常委、纪委书记齐建新) 三月的维西,春风和煦,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带着州委政府的期望和寄托、带着任务和信心、带着真心和感情,3月7日上午9:00,我来到了维西县永春乡人民政府,在简单的寒暄过后,我和乡党委副书记王燕竹、三家村党总支书记叶春开就去永春乡最贫困的扎木坪子社,“走亲戚、看朋友”。 9:40左右,我们一行到达了扎木坪子社,小村的早晨很静谧,通往村里的小路上,时有村民路过,许是去赶集吧;小村大树下,有小孩在玩耍,看见我们都好奇的看着,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村子中间有一个已经废弃的消防池,旁边坐着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我主动走到他身旁,向他说明来意,俯下身和他闲聊,当问到他家的基本情况时,他神情黯然地回答道:“我这辈子最大的失误就是孩子养多了,为了养家糊口我们俩老日夜操劳,老伴因操劳过度已过世了,我身体也不行了”,当谈到粮食直补时,老人说:“种了一辈子的地,交公粮交了不少,真没有想到如今政府竞取消了交公粮,还给我们补钱,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呀,党和政府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10:20左右,我们一行来到我的远房亲戚、特困户陈世兰家,陈世兰家房子是很小的土墙房,大概有30平方米的样子,梁单墙,房内房外没有水泥地板。走进屋内,拉开破房里唯一的白炽灯泡,昏暗的灯光让人赖以看到的是:一张旧木板支起的木床,一床破棉被,一张长条破桌,一台14吋黑白电视机,这就是陈世兰一家的绝大部分家当。陈世兰见到我们时显得非常拘谨,“您身体如何?家中有几口人?一年收入多少?”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我主动问了起来。经过一番的询问之后,才详细了解到,陈世兰家有家庭成员3人,丈夫不知去向,大儿子现在在迪庆民族中学读书,小儿子常年生病,家里的经济负担很重,种地也没有什么收入,就靠政府救济贴补家用,家里基本没有什么生活来源。这些年这个家就从来也没有购置什么家用电器,新衣服什么的,所有的钱都给两个儿子上学和治病用了,家中不但一贫如洗,还借了大量的外债。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后,我当即对村里的干部说:“陈世兰这样的家庭是我们脱贫攻坚的难点所在,我们要想方设法指引她们,要想方设法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特别要关心好她们的子女,一定要解决好他们上学难、看病难问题;同时乡党委、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在各方面给予照顾,回去以后,我将联系有关部门给予这样的农户更多的扶持”。看着这个一贫如洗的家,我久久无语,我掏出1000元钱,拿给女主人说:“孩子上学要钱,看病要钱,一点心意,钱虽少,但也是我的一小点心意。” 从陈世兰家出来的路上,我不禁思索:如何让这些需要帮扶的群众过得更好?但愿当前在全州开展的“四群”教育活动中,能有更多的妇女、儿童通过帮扶,感受到党和政府更多的温暖;能有更多的困难家庭通过帮扶,早日脱贫致富,走上幸福的小康之路。 中午,在乡政府吃了个便饭稍作休息后,我们又开始了下午的“走亲戚、看朋友”之行。14:30,我们去了我的另一个亲戚---城镇低保户杨云芹家,杨云芹家的情况同样让我揪心,一家5口人,家里只留了俩个高龄老人,杨云芹和丈夫带着孩子常年在外面打工,杨云芹的老父亲告诉我们,他今年已经75岁了,身体还勉强算可以,老伴身体不好,一日三餐都需要他来照顾,子女在外面打工,他除了要照顾老伴外,还要种地。在交谈中,我感受到这夫妻俩生活的艰难,内心深受感动, “是啊!孩子为了生活,远离了自己的父母,谁来照顾这些留守老人呢?” 16:00,从杨云芹家出来,我们又走访了几户农户 19:00,在乡政府吃过晚饭,我与秘书小陈、驾驶员小李三人到拖枝村走访了几户农户。拖枝村背靠着山,前边是稻田旱地和永春河,依山傍水,真是一幅美丽的新农村风景画。村口有一栋四合院,我们走进楼院里,碰上正在家里悠闲看报纸的六十多岁的张老汉,我们说明来意之后,他很高兴,摘掉老花眼镜放下手中的报纸和我们聊了起来。当我们提到乡村干部的问题时,他说道:“现在的乡村干部作风真不错,经常下基层访贫问苦,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我隔壁这家父子俩都有病,生活成了问题,房子也快垮了,是乡村干部多方筹集资金出钱给他们建房子,很多干部都来帮忙,现在的干部真不错。” 当谈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话题,张老汉眉飞色舞地说:“现在我们农民很多方面同城里人一样,治病能报销,老了有养老金,喝的是自来水、看的是数字电视,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了,我们拖枝村现在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呢!”张老汉说到这里,望着我呵呵笑了:“不过上级政府应该考虑,新农村建设应节约土地,要保证农民生计的口粮田地。不知道说的对不对,请你们批评批评”。 当晚,我住在了永春乡政府接待室。这里的夜,万籁俱寂,我偎在床上,打开民情日记本写了起来。我在想: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我认为,这次“四群”教育活动,在实施帮钱帮物“输血式”救助、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的时候,也就是在“给鱼”的同时,更要传授“打鱼”的方法,教会使用“打鱼”的工具。 今天到永春乡,我是想“走走远亲戚、看看穷朋友”,实地了解永春乡各族人民的发展情况,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的同时,跟我们永春乡群众打个招呼,见个面,把民情联系卡发给大家,希望群众有什么困难问题,通过电话直接跟我反映真实的情况,多了解些村情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