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偶得:关键要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1-21 16:50:17

今年春节前,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纪委、监察局领导带领我们到金平县十里村开展节前慰问。正值中午,村民们大多下地劳动了,村里一片寂静。

步入村子,出来迎接的一群小狗不叫不咬,围着我们欢快地摇着尾巴。

“纪委的同志经常来村里帮助我们,就像常走动的亲戚一样。所以小狗就知道,这是纪委的亲戚又来了。”同行的村干部边走边说。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刚包村驻户时的情况。

2011年,根据州纪委、监察局“四群”(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活动安排,我们分别包村驻户联系了金平县十里村283户村民。按照每月派出一个由3至5人组成的工作组,驻村工作3至4天的要求,我们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厘清发展思路,并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广泛宣传党的惠民、便民政策,开展下访、接访、约访,矛盾隐患排查等工作。

“入村路泥泞不堪”、“人畜饮水困难”、“综合扶贫工程资金欠缺”……根据收集和反映出的重要民情意见,我们决定从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以及产业建设、村容村貌、文化提升等方面,对十里村的帮扶工作进行规划、建设,并投入209万元,在该村统筹实施了农村能源建设、大山街人畜饮水、扶贫安居、综合扶贫等7个扶贫项目。

在挂钩帮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十里村地处边境一线,国境线长达75.5公里,帮助和引导处于边境一线的群众树立国家意识和发展意识,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和边境安宁的重大问题。结合这个实际,我们积极帮助该村13个村小组建立了升降国旗制度,坚持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增强了边境村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时光荏苒,当我们再次来到十里村时发现,原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入村道路变为了宽敞的水泥路,硬化的卫生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几个村小组破损的党员活动室已修缮一新,田地里的香蕉、石斛一片葱郁,圈舍里的生猪膘肥体壮,五星红旗在边境村寨高高飘扬……

十里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感触:“四群”教育活动的落脚点是要为群众真正解决问题,尤其要做到“三解决”。一要解决困难,我们要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通过我们的真帮实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二要解决矛盾,主动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认真排查各类矛盾纠纷,通过教育引导,畅通诉求渠道,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三要解决出路,帮扶群众既要输血,更要注重其自身造血。我们要积极地帮助基层干部群众厘清思路、找准出路,制定和实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办法,促进基层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意识和素质的转变,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