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参与“秘密大营救”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2 16:49:53

许多文化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在东江游击队的掩护下,化装成难民插入难民队伍中通过日军的岗哨,顺利离开香港。图为日军在青山道沿途设置岗哨搜查过路行人。(图片由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提供)

东江旁的“文化课堂”

看到梅林坳上岗哨发出“客人已到”的信号,曾生和政委林平都亲自到白石龙村口迎接。尽管当时生活条件很差,东江纵队还是设法搞了一顿狗肉晚宴给文化人士接风洗尘。现在在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内,还展示着当年“狗肉宴”的复原场景。

随后,被营救的人士在一个教堂内(现位于营救文化名人旧址西北角)歇息一晚,再转至羊台山里游击队临时搭建的草寮。稍大的草寮招待所宽5米、长15米,可住20多人;稍小的长宽五六米,可住10余人。

在秘密大营救时期,在惠阳宝安一带负责的是时任中共惠阳前线工委书记谭天度。在坪山镇田心村,最先来的是张友渔、韩幽桐夫妇,由谭天度亲自接待。为了保证安全,张友渔夫妇与谭天度等人同住一个房。

这些文化人士,有茅盾、胡风、胡绳、沉志远、戈宝钗等。谭天度对茅盾说,这么好的机会,要向你们“揩点油”吧。于是,在东江纵队这个特殊的课堂里,茅盾讲哲学,沉志远讲政治经济学,戈宝钗讲外交知识。参加讲课的有谭天度、叶锋、高健等领导机关的人。

东江纵队里多数是广东人,听不太懂普通话,一些重要的地方,谭天度还亲自做翻译。

1944年2月底,美军飞行员郭纳尔•克尔中尉被东江纵队营救至坪山时,与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合影留念。(图片由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提供)

顺利藏匿跳伞飞行员 营救近百名国际友人

东江纵队还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的指示,开展了营救国际人士的工作。

1944年2月11日,在美军第14航空队担任中美联合空军飞行员指挥兼教官的敦纳尔•克尔中尉从桂林出发,护卫12架美军轰炸机袭击侵占香港的日军。美军机群在九龙启德机场上空与日军战机发生空战。激战中,克尔所在的座机不幸被击中起火,他被迫弃机跳伞,降落到附近的新界观音山半山腰上。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逮捕克尔中尉,日军出动了千余人对游击区进行密集式大搜查,港九大队短枪队队长刘黑仔,带着短枪队出入敌人大后方进行偷袭和骚扰,以分散日军的注意力。

港九大队海上中队在活动。(图片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提供)

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海上中队派出多艘武装船到坪洲、叠福、南澳进行巡逻,在船上开枪射击,利用故意暴露、诱敌、分散目标等方式进行反扫荡、反搜索。十多天后胜利解围,并由海上中队的船只护送克尔中尉回大陆。

据不完全统计,东江纵队先后从日本战俘集中营中救出英国人20名,美国人8名,印度人54名,丹麦人3名,挪威人2名,苏联人、菲律宾人各1名。 

1946年7月,英国外交部代表在下院报告,“对东江纵队及其团体协助盟军逃出香港的服务工作,表示钦佩”。东江纵队、琼崖纵队多次营救遇难的盟国飞行员,获得很好的国际声誉。

1944年,经过中共中央批准,东江纵队支持和协助英军服务团,与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建立联络,设立电台,收集日军情报。东江纵队的袁庚负责筹备建立联络处。东江纵队工作人员付出了不少的代价,搜集了许多重要的情报资料。这些情报资料报请中共中央同意后向盟军提供,得到了盟军方面的赞誉。东江纵队的情报站被认为是“美军在东南中国最重要的情报站”。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黎淑莹说,这次大营救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提高了共产党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声誉。而对文化界来说,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次行动,或者行动失败,那么中国近现代史上,将会失去多少熠熠星光。

东江纵队司令曾生后来在战斗总结中写道:省港大营救不仅拯救了中国一代精英人物的命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这次任务中得到锻炼,成长壮大,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

刘黑仔原名刘锦进,是港九大队短枪队队长。他带领队员神出鬼没地深入敌穴,杀鬼子、抓特务、惩汉奸,令日军谈虎色变,是名扬港九的传奇式英雄。1946年5月刘锦进在和国民党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图为执行任务时的抗日英雄刘黑仔。(新华网 画作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