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这一年 扎根彩云南精彩走世界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17 11:47:31

 

昆明福保乡村文化节 记者 张彤 摄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应打造好民族文化这张名片,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要使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成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

一年来,我省着力打造好民族文化这张云南的亮丽名片,大力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发展观,把民族文化的“多元”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体”之中。全省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正在快速形成。

文化艺术香飘四海

奇山异水孕育了云南丰富绚烂的民族文化:民族歌舞婀娜多姿,民族民间工艺品琳琅满目,民族服饰美轮美奂,民族饮食独特仅有,民族节庆豪迈奔放。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中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发展,政府主导,多元发展,扎根云南,走向世界的格局初步显现。

继依托民族民间歌舞打造的《云南映象》《印象·丽江》《蝴蝶之梦》《云中火把》等大型歌舞节目成为世界认识云南的崭新名片之后,过去一年,云南民族演艺事业亮点纷呈、再攀新高。

云南大德正智传媒有限公司历时6年多时间创作推出的原创音乐剧《阿诗玛》,对叙事长诗进行了改编和全新创造,对故事进行了全新演绎,公司成为全国入选首批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金扶持项目的81台剧目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

2015年9月,《阿诗玛》在杭州剧院首演成功,并通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第二阶段的验收考评,又于10月在上海演出,在东方明珠大都市唱响了云南的美丽传说;

2015年5月1日,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开幕,《哈尼古歌》作为2015年中国馆唯一驻场演出节目,登上了璀璨的国际舞台,共演出1000余场,吸引了100多万人次观看,其中包括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芬兰前总理埃斯科·阿霍、爱尔兰总统麦克·希金斯等多个国家政要,成为本届世博会最受关注、最具特色、观看人数最多的节目之一。《哈尼古歌》完成了从濒临失传到走向世界的完美蝶变;

南涧彝族自治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跳菜艺术之乡”,2015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出席伦敦兰卡斯特宫举办的中英创意产业展。受环球音乐邀请,云南南涧跳菜艺术团4名演员为艺术家萨顶顶助阵,在中英创意产业展上献艺,这是南涧跳菜在欧洲的首次亮相。

文化产业谱写新篇

过去一年,云南以创意为先导,以市场为引领,坚持内容为主、特色立足,进一步完善机制实施项目,通过锻造品牌和转型升级,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的文化产业发展。

有一种美妙的音乐,从彩云之南走向大江南北、国际音乐艺术殿堂,这就是源自云南梁河、被誉为“东方萨克斯”的葫芦丝。小小葫芦丝,成就了一方产业:全国葫芦丝生产厂商1万多家,每年生产销售葫芦丝1亿余支,其中云南生产葫芦丝的企业达400多家,年生产200万支葫芦丝,产值近2亿元,带动相关从业人员数万人。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云南葫芦丝已形成了规模化种植、集约型加工、新产品研发、新作品创作、专业化培训、品牌化推广销售和文化交流演艺一条龙产业体系,呈现“井喷”式发展。

通过数代人的“守艺和创艺”,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形成了有充分文脉传承和影响辐射国内外的金、木、土、石、布“五韵盛景”。2015年南博会上,汇集了68家云南刺绣企业和村寨刺绣精品的“刺绣布艺专馆”,精美绚烂,人流不绝,体现了我省刺绣的特殊魅力;以“金木土石布”为主的特色文化产业熠熠生辉,精美的“云绣”品牌、典雅的“云陶”品牌,日益响亮。

第一次进入文博会的葫芦丝、以整体会员单位形式集体亮相文博会的乌铜走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品牌,反映出民族民间工艺品可以成为一大产业的无限潜力;“布尚云南”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设计大赛暨展演,云南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示范村、示范企业、示范街区评选活动,云南玉雕大师评选活动暨玉雕大师作品展、云南省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第二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等评选活动,推出一批文化人才、一系列文化品牌、一批知名文化企业,激励起人们为云南文化产业拼搏的信心、勇气和精神;云南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学术研讨会,为云南建设人文交流中心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以昆明憨夯工艺品公司、云南花猫民秀经贸公司、云南三彝扎染公司、红河金易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云南企业生产的民族手工刺绣、扎染、民族娃娃、布艺包、斑锡、斑铜、乌铜走银等特色工艺品已经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成为文化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

文化惠民深入人心

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成为云南文化惠民、文化育民的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文化厅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及“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省花灯剧院围绕茶马古道题材,以《小河淌水》为题,组织29名艺术创作人员深入滇西茶马古道,体验生活,为2015年新剧目的创作收集素材;云南省京剧院围绕边屯文化题材,为迎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创作以抗日战争为大背景的作品。

2015年以来,省级院团共组织实施了45个创作计划及选题。省文化厅所属艺术院团分别与县级及县以下街道社区和乡镇文化站、文艺演出队等,以单位结对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跨地区等不同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

“中国梦·云南情·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如火如荼地在三迤大地上展开。演出团队翻越过海拔4000多米的迪庆高原,走过4000多米的边境线,在北回归线上的村村寨寨里进行“车轮上的演出”,把可贵的文化精神食粮送到高原各民族群众之中。“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客厅”等惠民演出活动,逐步形成了覆盖城市、乡村、学校的立体惠民演出网络,掀起边疆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2015年2月,在南屏步行街广场举行的“中国梦·春舞大地”拉开了昆明市第一届春城文化节活动的帷幕,围绕着“我们的节日·百姓的舞台”的活动宗旨,昆明市文艺演出达到2051场,电影放映19场,文体活动22场,书画展14期,观众达到了190余万人次,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政府赠送的文化大餐。

过去一年,云南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文化产业的开拓创新发展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不断增强民族文化亮度与不断提升民族文化高度的新路子。

记者 李成生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