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腊:身残志坚勤干事 不等不靠奔脱贫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17 09:45:12

当前,我州扶贫脱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如何确保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贫困群众无疑是决胜之基。实现物质脱贫首先要“精神脱贫”,物质扶贫要与精神扶贫相结合,贫困户只有具备强大的内源动力,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才能彻底拔掉穷根。德钦县霞若乡施坝村施坝小组的安卡腊老两口虽然身患残疾,但身残志不残,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在了该村脱贫队伍的前列。

身残志不残 生活靠自己

从德钦县霞若乡施坝村委会出发,记者跟随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前往安卡腊家,还没到目的地大家就看到安卡腊拄着拐杖在陡坡上放牛,看见工作组,他一瘸一拐地把大伙迎进家里,同是傈僳族的村委会主任充当临时翻译。

现年61岁的安卡腊在15岁干活时不慎伤到双腿,当时医疗条件不好,导致髋关节不能弯曲,落下终身残疾。现在,他只能一只手拄着拐杖,双腿交叉横着移动,干不了重活。安卡腊的妻子同干咪55岁,年轻时被牛顶伤,导致右手残疾,也干不了重活。没有正常的劳动能力,使这个家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老两口虽有一个儿子,但儿子在9年前由于邻里纠纷案件进了监狱,这无疑使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在遭受打击的同时,盼望儿子早日归来也成了老两口坚持下去的动力。

由于行动不便,为了方便在山上养牛、养猪和养蜂,安卡腊一家30年前举家迁往山上独住。安卡腊和妻子每天到山上放牛、放猪、管理蜂箱,还种了12亩地,生活基本能自给自足。施坝村民小组长四吃茸说,村里一直有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虽然安卡腊不可能去帮别人干什么,但每逢农忙时节,村民还是会自发到安卡腊家,帮忙收种庄稼,减轻他家的劳动负担。

种植养殖两手抓 不等不靠谋出路

施坝村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在3月12日入户摸底调查时,首次来到安卡腊家,看到身患残疾的老两口住在年久失修的低矮木楞房时,工作队长余康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家肯定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但经过一番交谈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后,余康被安卡腊一家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自谋出路的精神所打动。“我问老人‘家里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我们工作组会尽力帮助你们’,安卡腊说‘现在家里享受着各项惠农资金,自己也能赚点钱,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困难,生活不成问题,只不过等老了干不动活了,儿子还不回家的话,我们老两口的生活可能需要政府帮助’,当时我听了很吃惊,同时也很受鼓舞。”余康说。

余康说,工作队走遍整个施坝村,贫困户不少,但很多贫困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等、靠、要”思想,像安卡腊这样自力更生的很少,他的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据悉,目前安卡腊和妻子共养了5头猪、30多只鸡、6头牛和30桶蜜蜂,家里的12亩土地种植着当归、土豆、青稞、小麦、玉米、豌豆等作物。每年卖几头猪、牛、几只鸡和一些蜂蜜补贴家用;由于受海拔和气候影响,农作物产量普遍较低,种植些当归外,每年还要买进玉米做饲料。

安卡腊给工作组列出了自家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去年草改、林改、低保各项惠农资金加起来有12000多元,加上卖了2头牛收入15000元,刨去买饲料的钱,足够生活和农事开销了;今年预计还能卖1头牛,蜂蜜也能卖些钱。

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余新红对安卡腊一家的情况比较了解。据余新红介绍,安卡腊虽然在生产生活上有困难,但他从没向村里反映过,就连从村委会通到他家的小路,都是2013年安卡腊自己掏了4800元请挖机挖的,当时,安卡腊没有这么多钱,就跟村民小组借,过后用卖牛的钱还上。“虽然残疾行动不便,但所做的事一点不比普通人少,虽然他家仍然贫困,但他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精神值得我们全村学习,在物质上脱贫的同时,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余新红说。

精准识别贫困户 细心谋划施援手

施坝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四入安卡腊的木楞房,围着火塘询问有关情况,通过实地走访研究制定脱贫计划。余康说,按照扶贫标准,安卡腊家的情况应该列为四项社会兜底人员,但他家具有很强的内源动力,脱贫有望,经工作队研究决定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其予以一定的帮助。

工作队考虑到安卡腊行动不便,集中安置对他家的发展不利,所以计划在加宽其入户道路的同时,把木楞房改建为3间平房,并运用原住房的材料建设猪圈牛棚,彻底解决安卡拉一家的住房、交通等困难。余康说,由于材料运输的路程较远,所以总预算在15万元左右。

另外,对于安卡腊儿子,工作组将通过咨询有关部门、申请法律援助等方式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争取让安卡腊一家能够早日团聚。(王靖萍)

内源动力是助推脱贫的关键

贫困,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各方力量是决胜之要。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合力攻坚。政府部门守土有责,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保障、财政投入等方面责无旁贷,同时还需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形成各方力量汇聚的大扶贫格局。贫困群众更需坚定信心、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勤劳实干,依靠自身奋发图强,切实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彻底摆脱精神贫困,源源不断地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主动作为实现不等不靠奔脱贫。

志不立,穷根难断。近年来,“输血式扶贫”的阳光雨露惠泽了不少贫困群众,但至今仍有不少贫困群众未能摆脱贫困,究其原因,他们大多是因为主观努力不够所致。的确,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村、一个县,如果一味人穷志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怨天尤人,把贫穷当作一种习惯,缺乏脱贫致富的志气和勇气,没有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决心,即便是给再多的金钱和物质帮扶,也只能解一时之困,难以拔掉穷根。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