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州成立60年产业发展纪实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28 11:53:02

风正扬帆正当时 产业强州著华章

“十五”期间,我州结合州情和国家产业政策确立了“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战略,以“香格里拉”品牌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优势资源整合步伐,积极培育生物、水电、矿产等产业,落实产业强州战略。

实施旅游带动战略

1994年,根据省政府迪庆扶贫现场办公会提出“关于在迪庆建立以雪山、峡谷、草原等高原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开发区,纳入滇西北旅游区进行统一规划”的要求,州委、州政府从迪庆独具高原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出发,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迪庆对外开放的先导产业,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并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年,全州接待3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游客4300人次,总收入300多万元人民币;接待国内游客3万余人次,总收入近600万元。

1997年,省人民政府向世界宣告,世人寻找半个多世纪的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迪庆香格里拉旅游正式兴起。当年,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4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4亿元人民币。200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6.26万人次,到2005年达到264.44万人次。

“我从1995年开始进入旅游行业,目睹了迪庆旅游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前外国人到迪庆来旅游是一件新鲜事,如今,外国团队到迪庆的旅游已经成规模化了,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迪庆的经济发展。”州旅游集团副总赵雪芹说。

正如赵雪芹所说,旅游业的兴起使商品贸易、文化娱乐、旅游消费等第三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以前种青稞和制作奶渣,主要满足自家需要。现在青稞籽、青稞面、青稞酒和奶渣,除了自家吃还销售给藏民家访和土司庄园,青稞比过去值钱了。”建塘镇村民扎史尼玛开心地说。

“了解迪庆的人文风情、民族文化是游客到迪庆旅游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藏民家访、土司庄园、民族演艺厅等可以集中展示迪庆饮食文化、歌舞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这些场所接待游客所需的青稞籽、青稞面、青稞酒、奶渣、牛羊肉等都来自当地,带动了老百姓的收入。旅游业还可以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整个香格里拉市的藏民家访和土司庄园每年平均可以解决至少1000多人的就业问题。”香格里拉市勒仓扎雅土司庄园的老板和云雷说。

景点景区周边的群众通过销售旅游纪念品和地方特色产品,从事餐饮、租赁服务,开办藏民家访等多种形式参与旅游业的开发经营,从旅游业中得到实惠,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一项能带动群众致富的“富民产业”。

截至2016年底,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88亿元,占全州GDP的16.8%。目前,迪庆建成了包括1个5A级景区在内的A级景区18个、星级饭店89家、旅行社43家、藏民家访24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万多人,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高,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特色旅游发展路子。

生物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立足丰富的资源,我州把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全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来源的重要依托,把生物产业作为强州战略的重要支柱进行培育。在培育生物产业过程中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政策措施、加强产业融合、推动转型升级,通过大力培育青稞、葡萄、核桃、马铃薯、中药材、油橄榄、牦牛、藏香猪、尼西鸡等特色优势生物产业,推进生物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进程,生物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呈现出增长速度快、发展势头好的局面。截至2016年底,已建成青稞、葡萄、中药材、核桃、油橄榄等特色产业基地140余万亩,牦牛、犏牛、尼西鸡、藏香猪等特色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全州生物产业总产值达47.12亿元,其中生物产业工业产值达到26.14亿元,生物产业农业产值达到20.98亿元。

按照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的要求,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到2015年,全州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4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46家。全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总产值达到19.12亿元,销售收入达16.21亿元。

2005年11月,香格里拉舒达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的“舒达”商标,经云南省工商局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006年,香格里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青稞干酒系列产品经云南省名牌名牌推进委员会评定为“云南省名牌产品”;2003年3月,迪庆州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申请的“香格里拉松茸”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依托“香格里拉”品牌,我州紧紧抓住生态环境好、生物产品无污染等有利条件,高度重视生物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支持和帮助企业推进品牌建设。

到2015年,全州取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0个,中甸牦牛、迪庆藏猪、香格里拉松茸、维西百花蜜等取得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香格里拉”和“华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香格里拉·藏秘”、“吉塘”、“藏龙”、“卡瓦格博”等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香格里拉”品牌葡萄酒系列产品获得“中国食品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一大批著名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名牌产品被国家级、省级认定或注册,推品工作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生物产业带动全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

水电产业规模化挺进

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的迪庆,金沙江、澜沧江纵贯全境的地理优势,蕴含了丰富的水能资源。近年来,迪庆紧紧抓住西电东送的历史机遇,把水电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加以布局,明确提出“大力开发水能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思路,将水电作为全州的支柱产业来培育,迪庆的水电事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挺进,使生活在雪山峡谷中的藏族群众告别了松明火把照明的时代。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迪庆的电力事业起步较晚,从1958年兴建全州第一座装机功率为48千瓦的火力发电站,到1965年建设第一座装机424千瓦的水电站起, 迪庆的电力发展经历了“夜明珠”时期、“小水电发展”时期、“地方电力发展”时期和电源点全面建设、电力事业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我州水电产业已初具规模,培育成以水力发电为主的单一能源产业。截至2016年底,全州已建成中小水电站达76座,总装机容量139.29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我州中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超过180万千瓦,理论可发电量达80亿千瓦时。

“十三五”期间,我州计划澜沧江乌弄龙、里底和金沙江梨园水电站全面竣工投产,澜沧江托巴水电站全面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澜沧江古水和金沙江旭龙、奔子栏水电站前期工作步伐,力争在“十三五”末开工建设。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建设全国生态文明排头兵的要求,切实保护好迪庆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规范和清理全州中小水电站建设,除个别特殊项目外,停止新建和新批中小水电站项目,加快推进在建中小水电站项目。预计到2020年,全州装机容量达430万千瓦,水电产值突破60亿元。

矿产业有序发展

我州地处“三江成矿带”的腹心地,境内矿产资源分布较广,具有矿种多、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为了推动矿产业有序发展,州政府先后制定并下发了《迪庆州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集中整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以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严厉打击和遏制私挖乱采,越界开采、以探代采及矿山生态破坏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

我州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有序开发矿产业,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以达标保留一批,改造升级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淘汰关闭一批的“四个一”为主要措施,对我州境内440个金属、非金属采矿权、探矿权矿山进行了拉网式清理。通过清理整治,迪庆矿产业发展更加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风正扬帆正当时,产业强州著华章。目前,迪庆已初步形成了“一园七片”的产业空间布局,香格里拉箐口工业园区、德钦葡萄产业片区、维西新兴工业片区等特色产业片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迪庆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建芸)

责任编辑:实习生 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