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合格答卷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07 17:18:16

——聚焦云南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

 

 提问

 

 踊跃

 

聚焦

云南既要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更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扎扎实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补短板、调结构、添动力、强动能,交出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合格答卷。

新华社记者:去年云南GDP增长达到了9.5%,位居全国前列,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18年,云南提出要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交出新时代合格答卷,请问这是一份什么样的云南答卷?

陈豪: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提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初考察云南时要求我们“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同时要求云南“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云南经济基础薄弱、短板突出、结构不优、质量效益偏低,既要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更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提质增效方面出现积极变化,但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任务依然繁重,还要付出艰苦努力。

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面建成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打下跨越式发展扎实基础;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现代化强省。具体来说,就是要扎扎实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补短板、调结构、添动力、强动能,交出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合格答卷。

一是打好“三大攻坚战”。居安思危打好主动仗,确保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边境安全。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今年27个贫困县摘帽、1841个贫困村出列、145万贫困人口脱贫。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清水、净土、蓝天、国土绿化和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强森林云南建设,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保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

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动能上有新突破,加快集聚一批高效益、高技术、高成长的企业和产业集群。比如,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绿色环保、现代服务业等。继续抓好综合交通网、水利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现代物流网等“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县城、特色小镇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水平和发展质量。

三是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今年要在创建自主创新示范中心,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内外先进企业研究机构和科技创新专业人才上取得新突破,在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军民融合通道上取得新突破,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四是在改革开放上迈出新步伐。重点是要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重要指示,落实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积极主动参与中缅、中老、中越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全力抓好“五通”和会展平台、公共事务平台、“走出去”平台、开放型经济载体建设,办好第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5届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组织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工作。

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把教育、就业、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城乡管理等民生实事办好,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增强全省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我们将一件一件抓好落实。

打造“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三张牌,这“三张牌”的共同特点,是让“绿色”成为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人民日报记者:在今年云南省两会上,阮成发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云南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作为媒体人中的资深“吃货”和“驴友”,我们特别关注吃得放心、玩得舒心,因此对“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两张牌尤为关注,请省长作具体介绍。

阮成发:谢谢人民日报对云南打造“三张牌”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有一个历史性的判断,就是高瞻远瞩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本质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云南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这一代云南人必须审慎回答的问题。

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分析省情,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彰显特色,瞄准世界一流,提出了打造“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三张牌,这“三张牌”的共同特点,是让“绿色”成为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首先,打造“绿色能源牌”,就是要把云南的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能源强省。云南的水电资源丰富,水电装机已达6076万千瓦、居全国第2位。但是我们的绿色能源利用得不充分,近年每年“弃水”300亿千瓦时。如何把这么好的绿色能源利用好,是我们必须切实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我们提出,要立足用好云南绿色能源优势,打造“绿色能源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达到年产100万辆产能;同时,大力推进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把绿色能源打造成为我省第一大支柱产业。

第二,打造“绿色食品牌”,主要是依托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云南好吃的东西很多、好东西不少,农产品出口额多年稳居西部省区第一,国家驰名商标农产品有21个,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2000多个,花卉、普洱茶、三七等区域性品牌已经闻名海内外。比如鲜花,国内市场上每10支鲜切花就有7支来自云南。这是我们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业存在规模小、品牌影响力不大、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所以,我们要打造“绿色食品牌”,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推动云南农业发展方式实现革命性转变;要大力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培育和壮大省内农业“小巨人”企业,聚焦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产业,打造“拳头产品”;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按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推进“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具有云南特色、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我们希望用几年时间让“绿色食品”这张牌在国内外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到那时,我们可以自信、自豪地告诉大家:请放心品尝云南的食品,云南的食品是有机的、健康的、安全的。

第三,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就是要充分发挥云南的丰富生物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优势,致力于打造世人健康生活的向往之地。今天的云南,拥有世界一流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处处好山、好水、好空气,更有“南天春不老,繁花四时香”的美景,生态环境优越,让人们流连忘返,是休闲的胜地、养生的天堂、心灵的驿站。我们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发展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重点建设集医疗、研发、教育、康养为一体的医疗产业综合体,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抓手推进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吸引海内外朋友到云南来旅游、定居、生活,“让云南人健康起来、让想健康的人到云南来”。

总之,云南的这“三张牌”涵盖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它的特征是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路径是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目标是发展壮大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这里,我也代表云南人民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经常到云南来品尝绿色食品、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新时代第一场硬仗全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香港大公报、文汇报记者:陈豪书记,十九大刚刚闭幕,您就提出了要打赢新时代第一场硬仗精准脱贫攻坚战,我们也注意到您调研次数最多的就是脱贫攻坚工作。今年春节第一个工作日,您就率队到扶贫部门布置脱贫工作,从中我们体会到一种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请问云南将如何拿出决战决胜的勇气和措施来打赢这场硬仗?

陈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云南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从804万人下降到27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7%下降到7.5%。目前,云南仍然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到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目标,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有国家部委、中央单位、兄弟省市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新时代第一场硬仗全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一是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认真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制,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实行省级挂包部门、行业扶贫部门与贫困县捆绑考核,一层一层、一级一级把责任压实,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将云南迪庆州与怒江州纳入了“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为加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和帮扶力量,我和阮成发省长分别挂钩联系迪庆州、怒江州,27个深度贫困县每个县安排1名省级领导、3个省级单位、1户省属企业结对帮扶,派驻1支由厅级领导干部任组长的省级工作组,坚决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二是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聚焦迪庆州、怒江州,以及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3539个深度贫困村,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素质提升、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村提升、守边强基、迪庆怒江脱贫攻坚“十大攻坚战”,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

三是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关键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观念、干劲、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我们牢牢抓住人这个关键,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脱贫攻坚能力、激发工作干劲入手,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对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扶贫战线干部持续进行分级培训,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针对基层缺乏能人的问题,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建强基层组织,配强第一书记和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鼓励外出能人返乡担任村干部,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打造“不走的工作队”。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消除“等靠要”思想,艰苦奋斗、自强自立,依靠勤劳致富脱贫,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四是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的安排部署,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问责惩处力度,加强先进激励,促进真抓实干,让脱贫攻坚战场充盈正能量。

经过一年努力,从总体上看,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效果明显,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我们也不断加大力度,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的理念打造“全域旅游”,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平台打造“智慧旅游”,以“游客旅游自由自在”“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为目标打造世界“一流旅游”。我们相信,“云南”这个“景区”将以凤凰涅槃的崭新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中央电视台记者:去年全国两会的时候,也是我在这个会场问了阮成发省长有关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问题,当时您说将用一年的时间出台最为严厉的措施来整治云南的旅游市场,并且提升云南的旅游品质。去年以来,我也去了云南几次,确实感受到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很大。我想问一下,这一年来您觉得整治的成果怎么样,云南的旅游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有云南旅游未来出路以及转型升级之路在哪里?

阮成发:感谢中央电视台和各媒体对云南旅游的长期关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承诺,我们要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乱象,从此我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刮骨疗毒”之毅力,全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我们面临的压力和困难也不少,一年来,我们坚决按照“宁可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大幅下降,也要坚决改变旅游市场乱象”的要求,已经出台了史上最严的22条整治措施,做到了整治态度“严”肃、整治措施“严”厉、落实责任“严”格。从工作层面上看,我们做到了三个“坚决”:

第一,坚决斩断旅游业灰色利益链条。取消了全省所有旅游定点购物场所,让旅游购物回归正常市场行为;严格禁止暗藏陷阱的不合理低价游,严厉打击强迫消费、欺诈消费、商业贿赂等行为,查处了一大批案件,震慑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第二,坚决查处景区、旅行社、导游违法违规行为。对景区、旅行社、导游实施“负面清单”“一票否决”,坚决把旅游行业的“害群之马”清除出去。一年来共查处173家旅行社、占全省总量的1/5,吊销36家旅行社经营许可证、是2016年的12倍,吊销经营许可证旅行社的法人和实际控制人实行终身行业禁入,公布69家旅行社193条不良经营行为记录;对问题严重的7家旅行社重点监管并向社会公示;查处93家A级景区,取消2家4A、6家3A级景区资质;查处134名导游、吊销10名导游资质。当前,我们正进一步加大依法整治力度,对涉嫌违法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坚决压实管理责任。针对省、州市、县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的“不想管、不愿管、管不了、管不好”等畏难情绪,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和措施落实。省政府基本上每个月都专题研究旅游工作,分管副省长做到每周安排调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不断强化州市、县政府旅游市场秩序属地监管责任,严格综合考评,对考评处于末位的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进行约谈、问责,一年来问责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40多人。

经过一年努力,从总体上看,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效果是明显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具体表现为“两个基本没有、一个大幅下降”:原来铺天盖地、恶性竞争的低价游基本没有了,原来普遍存在、明目张胆的强制购物现象基本没有了,原来居高不下、此起彼伏的旅游投诉大幅下降。据全国旅游投诉平台统计,从去年4月到今年2月,云南旅游有效投诉同比下降76.8%。与此同时,2017年云南接待海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2%、47%。整治工作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有的企业经营模式还没有改变,诚信经营制度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由“地上”转入“地下”、由“明目张胆”转为“乔装打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绝不半途而废,将以更大的力度、更严的措施,使旅游市场秩序根本好转。同时,我们也不断加大力度,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的理念打造“全域旅游”,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平台打造“智慧旅游”,以“游客旅游自由自在”“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为目标打造世界“一流旅游”。我们相信,“云南”这个“景区”将以凤凰涅槃的崭新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在这里,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刚刚上线试运行的“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功能定位,可以概括为“办游客之所需、行政府之所为”。

首先,办游客之所需。“一部手机游云南”这个平台不是一个一般的APP和门户网站,而是集各种先进技术之大成,推动旅游产业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高度融合,采用了智能搜索、多终端融合、异构大数据、AR、VR、AI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一键订单、一码通行、一键投诉等,基本覆盖了游前、游中、游后全过程、全方位、全景式的服务,大家可以去亲身体验。

其次,行政府之所为。“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后台和核心是“一中心、两平台”,“一中心”即旅游大数据中心,“两平台”即游客服务平台和旅游管理平台。我们要通过这个平台,做到“三个重”。一是重整旅游资源,在“一部手机游云南”上线的所有资源,都要改变原来的低门槛,提高门槛标准,做到有标准、有资质、有信誉;二是重构诚信体系,在“一部手机游云南”上线的每一个商家,都有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游客给予的综合评价诚信指数;三是重构投诉处理机制,游客可以通过发信息、语音留言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诉,投诉办理就像电商购物可以查物流信息一样,所有办理过程全部向游客公开,做到一键投诉、及时响应、分级受理、联动处置、实时反馈、限时办结。

有人说,旅行的最高境界是说走就走,那对旅游管理者来说,最高境界就是让“游客旅游自由自在”“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所以,我期盼,有了“一部手机游云南”这个平台,能够实现这样一个梦想,“带手机说走就走,游云南全程无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重大时代命题,也是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云南乡村振兴新篇章。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陈豪书记曾经说过云南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云南发展最大的不充分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请问,面对乡村教育、医疗卫生等落后局面,云南下一步将如何补齐短板?

陈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促进新时代“三农”工作,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云南农村人口占比较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发展最不充分的也是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方面短板亟待补齐。前不久媒体报道的“冰花男孩”, 反映了云南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和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条件落后。同时,云南农耕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重大时代命题,也是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认真贯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云南乡村振兴新篇章。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医疗补短板,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提升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水平。

一是落实教育优先战略。把农村基础教育放在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优先位置,健全各级财政投入机制,加大教育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大力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水平,吸引优秀教育人才,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打下人才基础。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把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边远地区,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用好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云南医疗卫生事业补短板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远程医疗“乡乡通”工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育,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贫困地区下移,确保到2020年,每个州(市)至少有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县(市、区)综合医院达标,贫困地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加强州(市)和人口大县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建设,坚决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当前,我们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城市医院与下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联体,引导县级以上医院医生派驻基层卫生院,吸引更多医学大学毕业生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工作。

我们深信,只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保持久久为功的精神和毅力,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就一定能够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就一定能够让九颗高原明珠还原亮丽本色、重放璀璨光彩。

凤凰卫视记者: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曾在洱海边“立此存照”,并叮嘱当地一定要保护好洱海的自然环境,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留住。请问阮省长,作为洱海的河长,您感受到一份什么样的责任?云南九湖保护和洱海治理的前景如何?

阮成发:谢谢凤凰卫视记者对洱海保护治理的关注。保护治理好洱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嘱托,也是云南各族人民的愿望。云南省委省政府、大理州委州政府、大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敢懈怠。近年来,我们采取了断然措施,开启了抢救模式,打响了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在治理措施上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责任落实全覆盖,推动“九龙治水”向“合力治水”转变。组建一线指挥部,派驻一线工作队,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形成了覆盖所有入湖河道、高效有力的保护治理机制和网络化管理体系。二是强化源头管控,推动“末端治理”向“全流域治理”转变。关停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餐饮客栈2000多家,实施水资源综合调度、生态塘库、农村庭院雨污分流和蓝藻处置等应急措施,大力推进流域“两违”整治和村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和环湖截污,污染负荷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消减。三是坚持标本兼治,推动“污染防治”向“生态治理”转变。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领洱海保护治理,坚持流域治理、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着力解决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等深层次问题。

通过努力,洱海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了“两个积极变化”。一是遏制了水质下降趋势,湖体和入湖河道水质发生积极变化。去年,全湖水质有6个月为Ⅱ类,29条入湖河流中有18条达到Ⅱ至Ⅳ类水质,比2016年增加了5条。二是控制了蓝藻水华发生态势,湖内水生态发生积极变化。全年没有发生规模化的蓝藻水华,全湖水生植被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占湖面的12.7%,为近15年来最大面积。

当前,洱海保护治理正处于关键时期,长期性、累积性污染依然严重,水生态系统仍然脆弱,流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还没有完全形成,水质持续稳定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所以我们时刻都是如履薄冰,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下一步,我们将以水质改善为核心,突出标本兼治,坚持“三个并重”,坚决打好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和持久战。一是坚持依法治湖与科学治湖并重,既要严格执行《洱海保护条例》,以“零容忍”态度整治环境污染问题,也要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和环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划定,强化空间管控,调优产业布局和结构。二是坚持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并重,既要大力推进环湖截污治污,确保今年6月30日前实现环湖周边生产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做到没有一滴污水直接入湖,也要实施好新一轮退房退田退塘工作,加快湖内水生植物的恢复,促进洱海水生态良性循环。三是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既要加快治污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入湖河道整治,也要强化工程和河网的管理,严格落实河长制,确保流域生态环境更加健康稳定。

洱海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一面镜子。我们深信,只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保持久久为功的精神和毅力,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坚持“一湖一策”精准治理,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就一定能够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就一定能够让九颗高原明珠还原亮丽本色、重放璀璨光彩。

我们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记者:请问省长,云南在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降成本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阮成发: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把“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严格落实中央下达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我们自加压力,坚定不移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取得了明显成效。云南经济欠发达,但是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以及降成本、补短板方面毫不动摇,坚决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累计压减生铁产能156万吨、粗钢产能426万吨,取缔“地条钢”产能6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3876万吨,处置僵尸企业118户,严控债务风险,商品房库存控制在合理区间,一大批交通、教育卫生、生态环保等补短板重大项目投入使用。特别是在降成本方面,我们大力打好降成本“攻坚战”,先后出台了“降成本75条”、“放管服10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双10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累计为实体经济减负1700亿元。仅2017年,就为企业降成本超过950亿元,取消省级行政许可事项101项、中介服务事项25项,以政府权力和收入的“减法”换取了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利润同比增长146%。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等要求,特别是在降成本上狠下功夫,今年再为企业降成本780亿元左右,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具体来讲,要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对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合理的坚决取消,可以取消的全部取消,过高的坚决降下来,降低非税收入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比重,省、州市两级降到30%以下,县级至少降到50%以下。二是突出降低用地用能成本。通过降低工业用地成本,力争减少企业用地支出100亿元左右;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用能方案,力争降低用能成本40亿元以上。三是突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一颗印章管审批”等政府服务新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同时,持续降低融资、物流等成本,让市场主体有更多切身感受,不断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

陈豪:我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邀请各位记者朋友多到“彩云之南”走走看看,实地感受云南发展的日新月异、云南人民的纯朴热情、云南风光的雄奇秀美,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云南,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加喜欢云南、宣传“点赞”云南!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