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沧源:佤山大地谱写民族团结一家亲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7-01 15:53:48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长期以来,以佤族为主体的各世居民族共同在佤山大地上繁衍生息。回望沧源的发展史,正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缩影。

  日前,沧源佤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级验收汇报会暨普洱市临沧市沿边8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工作座谈会在沧源举行。在汇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同时,两市沿边8县讨论通过并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公约》。

考核组前往茶园观摩。新华网 柴静 摄

  民族团结精神化作脱贫攻坚动力

  沧源佤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18.85万人。其中,佤族人口14.7万人,占总人口的80%,分别占全国和世界佤族人口的40%和15%左右。沧源境内世居着傣族、彝族等26个民族。沧源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佤山的民族团结精神转化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源源不断动力,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沧源佤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临沧市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民族宗教委主任李祥生表示,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是落实云南“努力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定位的重要举措。目前,沧源佤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成效显著。沧源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和深化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成果。同时,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考核组了解翁丁村建设发展情况。新华网 柴静 摄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镇发展旅游产业助力脱贫

  日前,考核组对沧源佤族自治县勐来乡勐来村大寨自然村、沧源公路分局、班洪乡政府驻地、勐角民族乡翁丁村等16个点进行验收观摩,检验该县民族团结进步“进农村”“进机关”“进乡镇”“进口岸”“进社区”“进学校”“进景区”等。


翁丁村建起了新寨子。新华网 柴静 摄

  其中,勐角民族乡翁丁村是一个佤族聚居村,保留着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原始佤族风土人情,2014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翁丁村把弘扬、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内容,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培训,让民族团结发展深入人心。为保护翁丁传统古村落,现已建成翁丁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等全面改善,群众收入主要以旅游业和种植养殖为主。

考核组在班洪抗英遗址碑合影。新华网 柴静 摄

  “班洪抗英事件”是各民族团结保家卫国的光辉壮举,现在也是班洪乡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金字招牌。班洪乡副乡长李旺鹏介绍,当前,班洪乡正以“班洪抗英事件”“班洪四大嫂”两张名片作为推手,依托翁丁村与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建立旅游线路,打造红色旅游产业,并把班洪乡打造成为爱国教育干部实训基地。班洪抗英纪念馆即将建成,预计7月投入运营。


县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展示教学成果。新华网 柴静 摄

  民族团结进步“进学校”培育特色人才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传承佤族优秀文化,这是沧源佤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标。该校设有佤文化、烹饪、旅游与宾馆、汽修、计算机、美容美发六个专业,佤文化专业为特色专业,该校1197名在校学生中有100余名学生就读佤文化专业。据该校校长赵新介绍,佤文化专业主要培养民族音乐舞蹈方面的学生,就读该专业的学生需具有一定的兴趣与天赋。此外,烹饪专业也融入了佤族饮食文化。目前,沧源佤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各类教育活动,并将考核、考评结果作为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国门小学的学生上书法课。新华网 柴静 摄

  除了职业教育,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小学也将民族文化传承与共同体意识培养融入教学。该校把中华传统更优秀文化和佤族文化有机融合,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美术课上,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各民族的风土人情;音乐课上,民族歌曲、舞蹈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演绎和传承;书法课上,学生们用毛笔写下“民族团结一家亲”。通过主题活动、社会实践营造了良好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共同体意识培养氛围。


国门小学的学生们学习佤族特色舞蹈。新华网 柴静 摄

  以考核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创建工作

  据悉,开展市级初评暨互观互检工作,旨在评估和考核沧源自治县前一阶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和提炼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推动和深化沧源乃至全市下一步的创建工作。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监督检查处处长杨剑波对沧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给予了肯定。他表示,通过此次考核验收,不仅感受到沧源佤山古朴的文化和民族风情,更感受到了包括佤族、汉族、傣族、拉祜族、彝族等世居沧源佤山的各族人民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完)(新华网)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