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场多边外交 习近平明晰“中国观”“亚洲观”“全球观”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7-18 11:23:07


    6月28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在日本大阪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近观中国)七场多边外交 习近平明晰“中国观”“亚洲观”“全球观”

    中新社北京7月1日电 题:七场多边外交 习近平明晰“中国观”“亚洲观”“全球观”

    作者 钟三屏

    二十国集团(G20)大阪峰会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年上半年的“全方位外交季”划上句号。从4月到6月,他更是创纪录地接连出席7场多边外交活动发表讲话,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世界园艺博览会、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亚信杜尚别峰会到G20大阪峰会,虽主题各异、话题多元,观察家们却可以由此领略习近平对“大变局”之下的中国、亚洲、世界三者定位与关系的最新考量。

资料图:2019年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杜洋 摄


    资料图:2019年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中国观,回答“中国经济如何前行”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的当下,中国经济能否再次扛过狂风骤雨?

习近平在今年上半年的多边外交场合,多次做出正面回应。在G20大阪峰会,习近平重申“中国经济稳中向好”,GDP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在6%以上的合理区间”,同时向世界传达“中国有信心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的强烈信号。

中国经济不仅行“稳”,且有更高目标——高质量发展。一是开放。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以“开放”为关键词的讲话,以五个“更”来推动制度性、结构性开放;G20大阪峰会上,他又宣布了细化务实的五大举措,昭告世界:即便“风疾雨骤”,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初心不改、节奏依旧。

资料图:2019年4月29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园,正式对公众开放。<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毛建军 摄


    资料图:2019年4月29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园,正式对公众开放。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二是可持续。不论是习近平在世园会上“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号召,还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要把绿色作为底色,以及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介绍中国可持续发展成果,都表明中国立足长远的高站位,与国际主流发展观相契合。

    透过这些,习近平向世界讲述了一个有韧性、有执行力、有责任担当的中国,打消世界对中国经济能否承压、中国开放进程会否继续、中国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的疑虑,为处在变局之中的世界注入来自中国的确定力量。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习近平这一对中国的定位,含有看待中国的三个视角——中国视角、亚洲视角和世界视角,隐含着中国继续与外部世界互信互敬、互融互利,在全球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态度。

资料图:2019年5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图为开幕式前,中外领导人同出席开幕式的重要嘉宾代表合影留念。<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盛佳鹏 摄


    资料图:2019年5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图为开幕式前,中外领导人同出席开幕式的重要嘉宾代表合影留念。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亚洲观,回答“亚洲实践意义何在”

    梳理7场多边外交活动,其中既有亚洲“主题”的亚文会、亚信峰会,也有与亚洲关联度极高的上合峰会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在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中的重要性凸显。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是亚洲之中国。中国和平发展始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

    如果说习近平在亚文会上对“亚洲先民”“亚洲文明发展史诗”“古老商路”的追忆,从历史维度强化了“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集体意识,那么,习近平亚信峰会讲话中畅想的“五个亚洲”愿景,则从现实维度回答了亚洲需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共同体”。

资料图:2019年6月1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图为小范围会谈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集体合影。<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盛佳鹏 摄


    资料图:2019年6月1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图为小范围会谈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集体合影。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今年的亚信峰会、上合峰会,习近平在讲话中均以一定笔墨谈及亚洲经济发展,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提出“要共同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早日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区域一体化文件”,“要顺势而为,推动地区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观察认为,亚洲作为世界经济的新兴增长极,通过融合发展降低经济运行风险,乃是“大安全观”的应有之义;这也显示,亚洲正从过去的“安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向当下的“命运共同体”蜕变。

    同时,在全球化遭遇挑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间点,习近平在聚焦亚洲的多边场合,既关注区域融合发展,又屡屡谈及全球经贸议题,反复强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促进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可谓立足亚洲放眼世界。中国推动亚洲融合的治理实践,不仅是赋能亚洲的实践,也是全球治理实践的一种微观折射。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9年6月7日,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在圣彼得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致辞。<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盛佳鹏 摄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9年6月7日,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在圣彼得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致辞。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全球观,回答“全球治理往何处去”

    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倡导把握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大势,成为习近平在多边外交场合讲话的基本底色。

比如,在G20大阪峰会,他提议“扫除人为障碍”以实现贸易畅通,并呼吁“避免因一时短视犯下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在亚信峰会,他告诫“封闭的空间只会四处碰壁,开放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在亚文会,他指出“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应该怎样,不该怎样——不仅是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也是两种不同世界观、治理观的冲撞。对此,习近平在G20大阪峰会重申中国的主张:我们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利益差异和观点分歧很正常。关键是要弘扬伙伴精神,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态度,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管控分歧、扩大共识。

6月28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在日本大阪举行。图为G20峰会国际媒体中心外的巨幅会议标识。


    6月28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在日本大阪举行。图为G20峰会国际媒体中心外的巨幅会议标识。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弥补全球治理赤字的解决路径何在?观察家指出,以开放型世界经济破除保护主义,以文明包容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思维,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新“本国优先”战略,以“伙伴思维”取代“对手思维”,方是正途。正如习近平所倡导的,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密切协调和配合,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促进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在7大多边外交场合中,均得到重点推介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正是习近平推动全球治理、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具体实践。“一带一路”在五大洲得到的积极响应,无疑是“得其道者成”的证明,为全球化增添了新动力,为变局中的世界提供了新的可能。(完)


责任编辑: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