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民间治病方法及常用药方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4-09 11:51:36

傈僳族是古老的民族,是向往光明、追求幸福生活的民族。自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傈僳族人民首先与其它民族一样,在与大自然作坚强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曾以大山为家、与森林为邻、以采野果和狩猎为生。尔后,傈僳族人民经过三次大迁徙,居住在条件艰苦的高半山区,以简陋的木楞房(堆吕海)、木方房(刷圈海)、篱笆房(布起海)等为居所,靠刀耕火种生产粮食,生活过得十分贫困。

解放以后,傈僳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努力拼搏、抓生产、促产业,生活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国家惠民政策走进了千家万户,傈僳族人民即将昂首迈进小康生活。

傈僳族在过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与大自然不屈不挠的斗争,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但摆在傈僳族人民面前的还有一件大难题,那就是生、老、病、死。生、老、病、死虽然是人生规律,任何人都改变不了它,但其中的疾病极为折磨人,对于疾病,人们是可以攻克和医治的。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傈僳族人民一旦遇到病魔,山路崎岖而遥远,加之家庭经济困难,没有能力到现代医院救治,面对如此难题,善于思考和总结的傈僳族人民摸索出了适合傈僳族地区的治病方法,这些治病方法有些有科学依据,有些没有科学依据,但无论怎么样,这些治病方法,治好了许多得病或受伤的傈僳族同胞。特别是在现代医学不发达的年代,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奶词横”、“奶词朵”是傈僳族最常见的治病方法。傈僳族一旦得病或受到意外伤害,很注重药物治疗。傈僳族人民大多都掌握一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但“奶词刹扒、耐词刹马”(行医的傈僳族男子叫耐词刹扒、女子叫耐词刹马)更懂一些。傈僳语中的“奶词”是药的意思,实际上是指现代的中西药。“奶词横”的意思是用中西药在伤口或跌打后淤血处擦药或包扎。“耐词朵”是服药的意思。就拿我小时候说吧,我出生在一个傈僳族家里,那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距离有卫生院的乡政府所在地20多公里,加之农民经济十分困难,有病痛也没能力到医院就治,那时我舅舅是名望很高的“耐词刹扒”,他还时常上山挖药给病人治病,他曾教我们常见的一些治病扶伤方法和常用药方,现介绍如下:

“念马门俄”(蜘蛛网),可以用来止血

“念马门俄”是傈僳语,指的是傈僳族群众的屋檐或石岩上的蜘蛛网,网上沉积了一些细灰,这是傈僳族最好的止血消炎药,人们的手或脚不慎被刀斧砍破或被草叶划破流血时,常常找来“念马门俄”包扎,流血马上停止,它起到止血消炎作用。

“以跨”和“女私”(蒿枝叶和红土),可用来止血消炎

“以跨”是傈僳语,指的是“鲜蒿枝叶”。“女私”指的是红土巴。这两种药傈僳族把它当作应急止血药(外用药),在野外放牧或光脚走长途路时,不小心手指或脚指被石头、树叶等划破流血时,人们及时找一些“以跨”(鲜蒿叶)揉碎后敷在伤口上,也可以马上找一些“女私”(红土)揉细成面后,撒在伤口上,流血马上就止,而且伤口很不会发炎。

“决木书”(白家香),可驱风湿

“决木书”,傈僳语指的是白家香,“决木书”是一种荞木,形如漆树,不过整棵树都带有刺,木质较软,落叶荞木,它生长在向阳坡或河谷岸边。春天,傈僳族群众用刀把“决木书子”砸出伤痕,过两周左右,有一种白色的乳汁从树干受损处淌出来,慢慢凝成固体。傈僳族群众就把它取下来,用清水揉洗干净后,做成小圆饼,粘贴在绿叶上使用,部分背到县城保和镇卖,保和镇的汉族老人们最喜欢把“决木书”粘贴在白布上,用火轻烤微烫后,粘贴在疼痛的腰椎和额头上,作为伤湿止痛膏用,他们觉得药性很好,能驱风湿化淤血。而傈僳族群众除了把“决木书”制成土伤湿止痛药外,还把“决木书“(白家香)炼成液体后,放一些白酒服用,起到清肠作用。这种药方至今仍延用。

“阿拿虎抓几”(虫楼),可消炎

傈僳语“阿拿虎爪几”指的是野生虫楼,实际上,云南白药还没有大量生产以前,傈僳族人民已使用了“阿纳虎爪几”来治病,人们生疥疮或发腮腺炎时,常常到野外挖来“阿纳虎抓几”敲碎后包扎或煮服,消炎能力极强,而且没有副作用。

“拉俄”(山槟榔),可清凉止咳

傈僳族人民感到咳嗽时,他们经常用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来治疗。那就是砍来一些“拉俄”,用弯刀把“拉俄”的外层皮削去,然后把内层皮剥下来后生吃,也可煮服,服用后高烧会渐渐退去,咳嗽也会渐渐消除。

这里讲的“拉俄”一般生长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密林深处、傈僳族村寨附近或路旁沟边,其树杆圆且笔直,很少分枝,叶子为条状。“拉俄”树皮纤维很好,剥下来可搓成绳子,人们长时间咀嚼会感觉到清凉回甜,是傈僳族群众常用的一副清凉药。

“四壁傈”(青苔),可消炎止咳止血

傈僳族群众说的“四壁傈”就是青苔,分为“四子四壁傈”、“以解四壁傈”。“四子四壁傈”是指的是树木或岩石上生长的较干燥的青苔。“以解四壁傈”指的是清泉河流覆盖着的鹅卵石上生长水青苔。一旦重感冒咳嗽不止或跌伤砍伤流血不止,傈僳族人民就用事先准备好的“四壁傈”服用或包扎,疗效非常好。

傈僳族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民间医药,维西县叶枝镇新洛村的汪忍波不仅发明了傈僳族音节文字,而且在医学方面也颇有建树。除此之外,维西县巴迪乡罗义村里独倮村民小组的别朱罗老人,现在已有九十多岁,双目已失明,过去他的接骨药方治好了不计其数的骨折患者,他上至德钦、芒康,下至兰坪都行过医。只可惜他是一个文盲,无能力把药方用文字记录,听说他的接骨中草药方已传给长子,一般常用药方也传给了当地的傈僳族群众。维西县中路乡腊八山村的蜂志华,他不仅懂中药药方,而且能中西医结合进行医疗。

傈僳族民间治病方法,不是仅仅局限于以上介绍的这几种,还有许多有待充分开发利用,形成体系,逐一推广。(子学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