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红博讲解员的担当与微笑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27 09:51:39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5月26日下午,身着民族服装的和晓燕像往常一样给游人讲解迪庆的红军革命历史,3000多字的解说词天天说,有时讲解任务多的时候,一天说上几遍,但她还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

2007年8月,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面向全州事业单位公开选调讲解员,和晓燕以面试第一名的成绩从香格里拉市第三中学调入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正式成为一名讲解员。她的第一次讲解是在2007年的8月20日,这天是博物馆正式开馆的日子,邀请的客人有中央领导、西南五省省长、红二、六军团的后人等等,如今,她在讲解员的岗位上已经坚守了11年。11年间,她参与了上千场解说,接待客人上万人次,从未出过差错。

讲解员的工作看似平凡简单,实则作用不小。他们每天述说的红色故事往往是参访者对当地红色文化认识的开始。他们通过饱含温度的声音,拉近已经远去的历史与现代人的距离,将红色的革命种子播撒在参访者的心中。

2007年8月20日,由肖克将军题写馆名,藏区高原首座以红军长征历史为题材的国防教育基地——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该博物馆由贺龙纪念堂改建而成,占地2400平方米,外观为藏式民居风格,分7个展厅,馆内陈列内容以红二、六军团长征为主线,采取实物展览、文字图片介绍、光电互动等方式重现了1936年4、5月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迪庆时的感人场景及数十年来雪域高原发生的巨大变化。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晓明等74位红军后人出席了开馆仪式。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李真将军的女儿,把将军生前亲笔题写的“发扬红军光荣传统”字幅交给博物馆收藏。红军后人们还把签有1100多名老红军及后人名字的红旗赠给博物馆。

迪庆州红军长征博物馆从2007年8月20日开馆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云南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常委等中央和省级领导曾先后亲临迪庆州红军长征博物馆参观考察。接待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接待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省甘孜州、青海省玉树州等友邻地区考察团以及国内外游客、驻军部队上万人次,迪庆群众6万多人次。迪庆州红军长征博物馆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借助迪庆州红军长征博物馆这个国防教育基地,充分挖掘国防教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各方关注下,香格里拉红色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升了景观的品位,也提高了景区的接待能力,红色旅游的参与性、可视性、教育性正在一步步增强。

“我是迪庆人,在博物馆里镌刻着名字的烈士是跟我爷爷、父亲一辈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所以每次说到动情处都会难过。”和晓燕说。

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18000多人马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率领下,于25日至28日兵分两路由丽江、鹤庆先后进抵丽江境内石鼓至巨甸75公里长的金沙江沿岸。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后,在中甸的吾竹、士旺、格兰一带做短期休整、筹粮,调查研究,了解藏区情况并在红军中进行民族政策教育。从4月27日凌晨至5月3日的7天时间里,红二、六军团18000余名官兵全部翻过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香格里拉雅哈雪山,进入云南藏区。4月29日,二军团前卫4师进驻香格里拉县城,5师、6师和军团直抵达小中甸,5月1日到达香格里拉县城及附近。5月3日,六军团直和16、17师到达距香格里拉县城50里地的南坝(打拉)一带。5月5日、9日,红二、六军团先后离开香格里拉县城,继续长征。5月13日,全部离开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境进入四川境内。

红二、六军团过香格里拉,谱写了一曲汉藏团结、军民团结、亲如一家的颂歌,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对于人们并不只是一种记忆。千百年来, 人们一代代地牢记着历史, 重温着历史, 在本质上就是希望找到自身发展的新的凝聚力, 找到奔赴未来的勇气、经验和力量。大家在迪庆州红军长征博物馆了解红军故事,瞻仰烈士的雕像, 寻访红军的足迹, 也是在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激起自己向困难做斗争的勇气。

虽说是土生土长的迪庆人,但是和晓燕回忆,进入博物馆工作前,自己对红军的革命历史只是一知半解。当上讲解员后,随着不断学习研究,每一次讲解她对那段革命历史的感触就更深一点,她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个地方了。

这段经历促使着和晓燕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以博物馆为纽带更好地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这么多革命历史、这么多牺牲奉献,需要让世人知道,尤其是让青少年知道。现在很多青少年是通过网络、影视剧等途径了解革命历史,其中很多内容是不正确的、有误导性的。时间长了,他们很可能会忘记我们的根是什么,我们的魂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坚守这份红色历史,坚守这种精神的信仰的原因。”

坐落在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的迪庆州红军长征博物馆,分为序厅、雪山草地的铭记、爬雪山、过草地互动景观,红旗卷起农奴戟、今日长征路、迪庆高原新面貌等展厅。展厅里有序陈列着当年红军进迪庆时使用过的船只、枪炮、标语、文件书籍以及马灯、药箱、粮袋、水壶等生活用品,还用大量的图片介绍了长征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圈讲解下来,快则一个半小时,多则两个小时,而接待最高峰的时候,一个讲解员一天要连讲7场。“说到最后,嗓子都哑了,但是任务还得进行下去。”和晓燕说。

和晓燕热爱自己的工作:“能讲解红军的革命历史,我很骄傲,要不是做了讲解员我还不知道这么多历史。红军长征博物馆代表的是一种革命的历史和情怀,博物馆的讲解员把每一次讲解都视为一次体验神圣的过程,把每一次讲解都视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的过程!”

常年以来,和晓燕同其他讲解员一起不断地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还一起钻研起与革命有关的知识。根据不同观众的需要,把握不同的定位,在讲解内容、表达语气上做适当的调整,做到因群而异,因人施讲,有情有趣。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

“六一”期间,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们来参观红军博物馆时,和晓燕一边教孩子们唱《八月桂花遍地开》,一边跟孩子们进行互动,让参访者更好地接受讲解内容。年纪小的孩子们玩性重,和晓燕说,他们会用“定点讲解”的方式,选一个固定的场所或主题与孩子们互动讲解。而对于接受能力更好一点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就可能更侧重于发掘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故事。

“迪庆州红军长征博物馆这个爱国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展览红二、六军团长征的故事,宣传长征精神,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巍巍的丰碑,铭刻着党和红军用理想和信念、意志和力量、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丰功伟绩,凝结着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发展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倍加珍视、世代传承。”和晓燕和同事想得更多的则是如何“活化”文物,他们采取实物展览、文字图片介绍、光电互动等各种方式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她与同事策划、开展了“龚曲此里祭扫活动”;进少年军校“讲红色故事活动”; “我与博物馆活动”;与迪庆日报合作,组织了“我与博物馆”征文活动。迪庆日报副刊多次专版刊登《红军长征过香格里拉》《我与红军长征博物馆》等数十余篇优秀学生作文和反映红军过中甸的回忆文章,提高了红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永基卓玛)

责任编辑:李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