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西藏筑起农牧区防灾减灾屏障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2-19 15:48:49

  2011年,西藏自治区气象及衍生灾害频发,2月份,阿里、日喀则南部发生暴雪灾害;春、秋、冬主要农区出现连旱;春季雅鲁藏布江河谷多次出现大风沙尘灾害…… 

  面对严峻的农村防灾减灾形势,自治区各级气象部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年做到了大灾不漏报、关键天气不错报,灾害监测预警准确及时,服务保障主动、到位、科学,成效显著。

  

  积极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简称“两个体系”)。 

  西藏气象部门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开展了特色农牧业、生态农牧业、农牧业小气候的定点和流动观测;开展了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农时农情调查分析指导、更具针对性的农牧业跟踪和现场气象服务和以抗旱救灾、水库增水、农业增产增收等为主要内容的人工增雨、增雪和防雹作业;加强了农牧区气象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强化了针对优质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气象服务,为实现我区粮食产量8连增作出了贡献。

  “两个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使西藏能够更有效地避极端天气事件之害,利用气候和人工影响天气之利,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格局。此外,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方式的改变,农牧民群众不仅在生产上需要气象的预报预警,而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需要气象服务。

  

  农村气象公共服务的生力军

  2011年,西藏新建县级气象信息服务站5个、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7个,气象信息员由2010年的459人增加到947人,县级覆盖率提高到95%,比201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加强了农牧民救灾避险培训,科普工作深入农牧区群众,这些都成为了农村气象公共服务的生力军。

  同时,自治区气象部门还加强了与发改、财政、农牧、环保等部门的合作,积极推进气象信息服务向综合化发展,开展了气候影响评价、气候公报、气象干旱监测、土壤墒情监测、产量预报、特色农业等服务。

  与发改委能源办召开了西藏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专题座谈会,对扎囊县朗赛岭风能发电站项目、林周县、桑日县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进行了气候可行性论证;与财政、农牧等部门合作,推动立项并启动《西藏草原生态卫星遥感监测》研究工作,开始为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提供服务,建立了长效机制;与发改委、环保厅联合开展了国家发改委2011年度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西藏自治区2005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

  

  气象为农服务任重道远

  2011年,全区气象部门共新建15个无人自动气象站,使我区自动气象站总数达到142个。新建了4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和8个城市热岛效应观测站。“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 初审通过28人次,超过历年总和。

  建成了地(市)气象局实景观测监控系统,通信组网、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气象资料应用平台建设、省际信息共享工作不断推进,建设了CMACast卫星数据广播系统,CIMISS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开始实施,新一代国内通信系统投入业务运行。

  同时,还首次承担中国气象局“精细化要素预报用户支撑环境业务推广应用”试点任务,积极推动西藏现代天气气候业务工作。

  完成了预报会商系统升级改造和区、地、县三级高清可视化会商系统建设。召开了全区预报经验技术交流会,提升了预报工作水平,灾害落区预报、延伸预报、分县预报等准确率得到提高。组建了区、地两级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启动了自治区人影基地建设,强化了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开展了中国气象频道落地工作,建成了电视天气预报集约化制作系统和自治区级气象服务热线,发布了西藏气象网新版。

  成就不小,但气象为农服务依然任重道远。机构建设、基层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保障等长效机制建设还都滞后于为农服务工作的推进速度。

  西藏气象部门要继续推进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建设与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的对接融合,拉近现代气象业务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切实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吴江霞  责任编辑:王永庆)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