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县上江乡良美村腊玛党支部创先争优纪实 ● 石显尧 和泰君 位于金沙江畔的良美坝子一片碧绿,阵阵稻谷之香扑鼻而来。记者走进良美村,感到阵阵惊喜。过去泥泞不堪的牛粪路变成了宽敞平整的水泥卫生路,上千亩桑树和优质核桃在这里扎根落户,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家家户户圈里牛壮猪肥,成群的鸡鸭欢快嬉戏…… 村民陈大爹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农牧业基础薄弱,村里的农民基本靠天吃饭,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近年来,在党的惠农政策扶持下,村党支部在抓党建的同时,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干实事 树形象 成立于2008年3月的良美村腊玛党支部,现有党员52人。这支基层党员队伍正带领村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党员干部事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有事也在第一时间想到组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正在为民服务实践中得到巩固。 在腊玛支部,有条不成文的规定,60岁以上老党员是村里的“智囊团”,村中每遇建设或发展大计时,他们就“参政议政”,积极建言献策,协助党组织开展工作。在今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腊玛支部进行公开承诺活动,党员向党小组承诺、党小组向党支部承诺、党支部向党总支承诺,并层层签订责任书。 李国平、范学礼两户贫困户是党小组组长和文光的挂钩户。在去年村里修建卫生路时,看到他们两家没钱买沙石,和文光二话没说,自己掏腰包帮他们买来了沙石。腊玛支部所有60岁以下的党员都有自己的挂钩贫困户,他们按照承诺,每年为挂钩户干一件实事,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党支部成员还主动承担卫生路面的维护,通过定期开展路面大扫除及整修,确保卫生路整洁。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和党支部建设,腊玛支部根据党员老龄化突出的实际,积极发展和培养年轻党员,截止目前,在支部辖区的5个村民小组组长全部由党员担任。通过一桩桩的实事、好事,村民看到了变化,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给大家的温暖。 调结构 壮产业 一直以来,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腊玛党支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腊玛支部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先后与迪庆荣顺林产品开发公司合作,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林产业。全村270多农户,有127户种植了红豆杉,仅此一项每户农民每亩地每年就能从荣顺公司获得补助160元,另外公司还以返还包谷、电费、肥料等方式,每年无偿补助每户价值约500元的物资。去年,公司免费为该村发放了1500多只鹅苗进行分户饲养,鹅长大后公司又以协议价予以回收,调动了群众发展农副产业的积极性。如今,公司还为120多户农民无偿提供生态蛋鸡3000多只,仅此一项就为每户农民增收上千元。 今年,该村通过与州林业局合作,200多农户实施了优质核桃种苗繁育项目,育苗达800余亩。村民除了获得田租外,还能从育苗基地的打工中获得收益,解决了村里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仅此一项每年就为该村创收达70余万元,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好政策 暖人心 支部书记张正芳告诉记者,现在,农村的惠农政策一年比一年多、形势一年比一年好、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一年比一年好。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腊玛村电网改造工程已顺利完成,解决了长期以来用电难的问题;全村太阳能普及率达到了90%,7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98.6%。低保政策也在村里得到全面落实,户均有1人享受到低保待遇。和大妈告诉记者,由于自己身体不好,又上了年纪,以前买药打针都要到离家8公里的乡卫生院,不仅不方便,还增加了看病的开支。现在好了,在村子(良美村)里就有2个农家卫生室,1个村卫生室,身体有什么不舒服,走几步路就能检查进行治疗了,而且医药费比以前便宜了。 2009年,腊玛村人均收入达到2190元,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得到提升。目前,腊玛村吃水难、用电难、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已基本得到解决,全村正伴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着力把产业做大,把收入搞上去,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形成。 走在腊玛村的田间地头,看到各项绿色产业欣欣向荣发展。腊玛支部通过做好点滴实事,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看着村民一张张笑脸,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在新的征程上,腊玛群众正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