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关心的,就是我要做的”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31 17:54:00

——记云南省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和勋

本网记者 杨洪程

  维西是闪耀在横断山中的“绿宝石”,巴珠则是镶嵌在“绿宝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个美丽迷人的藏家山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勋用最纯朴的热情和执着,带领群众走上了和谐发展的道路。

  为了群众的长远利益敢于较真

  “群众关心的,就是和勋要干的。”巴珠村70多岁的老共产党员和国正说:“要是没有和勋这样敢于较真的共产党员,就没有巴珠村的绿水青山,更没有巴珠村今天的绿色经济。”

  1996年9月,和勋任巴珠村党支部书记,刚上任不久,就遇上一件棘手的事情。当时的塔城镇乡镇企业把开发原始森林的油锯、带锯等生产工具用汽车运进了巴珠村,开始砍伐原始森林。和勋组织召开了村党支部支委会议,他掷地有声地说:“原始森林是巴珠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粗暴地砍伐原始森林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行为,我坚决不同意。”他的话引起了与会同志的共鸣,支部作出了不同意砍伐巴珠村原始森林的决定。

  和国正说:“当时,以生产、出售原木为主的森工企业是县、乡的支柱产业,要阻止森工企业砍伐原始森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为了这件事,和勋得罪了少数人,但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和勋不仅制止住了砍伐巴珠村原始森林的行为,而且在维西县率先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以木瓜为重点的种植业,当地群众把所有的农田用木瓜树围起来,建起了一道道绿色风景线。

  1998年,国家禁伐天然林,实施天保工程,斧锯入库,锄头上山,大力开展以保护森林、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乘着东风,和勋带领全村群众甩开膀子大干绿色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经济持续发展的路子。在和勋的主持下,巴珠村每个村民小组都组建了一支女子护林队,都制定了严禁砍伐活立木的村规民约。

  2005年以前,白芸豆是巴珠村群众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但种植白芸豆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活立木作为插豆杆。为了群众的长远利益,为了巴珠村的持续发展,和勋召开支委会和村“两委”联席会议作出了停止种植白芸豆的决定。

  “停止种植白芸豆意味着减少收入,一开始,我想不通,但看到党员带头停止种植,我也就没有种了。”村民巴桑说。在共产党员的率先垂范下,巴珠村群众忍痛割爱,停止种植白芸豆。

  随后,巴珠村加快了木瓜、中药材、巴珠鸡、养蜂等产业发展,森林覆盖率大幅增长,野生重楼、天麻、松茸等林下资源一年比一年多,成为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为了解决群众的“锅下愁”问题,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和勋带领群众投工投劳建设沼气池、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建成沼气池68口、太阳能108具、太阳能灶具200具,完成了农村输电线路改造工程,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今年年底,巴珠村将实现每户安装太阳能的目标。

  生态建设出成果。如今,巴珠村森林覆盖率达92%。这里的景致令人艳羡: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蓝天白云、绿树环抱的秀丽山庄、清泉环绕、空气清新、鸟语花香。


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

  2007年3月的一天,和丽中、和士中两家人遭遇火灾,房屋财产化为灰烬。火灾发生后,和勋第一个赶到现场,带领党员,发动群众开展救灾工作。他把受灾群众安置在自己家里,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他们,并带头捐款捐物。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共产党员、群众纷纷伸出温暖的手支援受灾群众。

  随后,和勋在村支委会上提议,发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得到共产党员的坚决支持。在和勋的带领下,只用了一个半月时间,两户受灾群众就搬进了新居,居住条件比灾前还要好,两家人的粮食、肉、炊具、衣服和被褥都是共产党员和群众捐献的。

  和勋是一个肯吃苦、肯学习的青年。1986年,他靠自学掌握了新法养猪技术,当年就赚到360多元钱。次年,他学会了饲养德国长毛兔技术,当年获利1200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青年致富能手,被共青团迪庆州委表彰为“新长征突击手”。之后,和勋还掌握了天麻、茯苓制种技术,他们家很快成为村里数一数二的富裕户。

  率先走上致富路的和勋不忘乡亲。和树先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和勋帮助他家度过难关的情景。他说:“1997年以前,我家仅靠几亩薄田过日子,粮食不够吃,没有经济来源。在我家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和勋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手,1998年春天,他给我家无偿提供了4只德国长毛兔,手把手地教我们养殖技术。他还用工资作担保,为我们贷款360元,作为发展养兔业的启动资金。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家第二年就赚到了钱,贷款也还清了。那年,和勋像帮助我们家一样帮助了和跃锋等10多户特别困难的群众。”

  从启别村通往巴珠村的公路路线长达24公里,坡度大、管护难度大、运输成本高,群众要求修建从格里卓到巴珠公路的愿望一天比一天强烈。但因为没有资金,群众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这件事成了和勋的心病。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1997年春季,和勋开始了攻坚历程。

  他请技术员勘测设计从格里卓到巴珠的公路,编写了修建公路的项目书,准备向上级报送。为筹集路费,和勋瞒着妻子把自家的酥油和蔓菁种卖了。用这笔钱坐客车跑县里4趟、州里3趟、省里1趟。为了用有限的钱办好事情,和勋千方百计节约开支,吃的、住的尽挑最便宜的。

  和勋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的精神感动了上级领导,很快,60万元建设资金落实到位了。60万元资金加上群众投工投劳完成了8公里公路建设任务,但余下的2公里公路怎么办呢?又一个困难像大山一样摆在和勋面前。在困难面前,和勋首先想到的还是掏自己的腰包。他用自己的工资作抵押向银行贷款20000元作为修路资金,但这钱还是不够,怎么办呢?和勋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与维西县林业局达成协议:由村里承包丽江与维西林界的防火线建设工程,工程完成后,林业局付给巴珠村4万元工钱。和勋带着村里的党员、群众自带干粮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大山深处,按质按量完成了建设任务,筹到了4万元修路钱。

  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奋斗,从格里卓到巴珠的公路修通了。和勋的老搭档,时任巴珠村村长的和勇强说,村里没有一分钱,和书记出差花的钱和为村里垫支的钱至今还没有解决。村“两委”班子成员经常提起这件事,但和书记总是说,不要再提这件事了,我知道村里拿不出钱来报差旅费,我当初垫钱就没有想过在村里报销。公路修通了,群众满意了,我花一点钱值得。

  巴珠村的每一条公路都留下和勋辛勤的汗水。到今年3月,巴珠村21个村民小组都通了公路。这21条通组公路中,仅有1条是用上级补助、群众投工投劳方式建成的,其余20条都是在没有一分补助的情况下,和勋带领党员,发动群众建设的。


干部的心里要想着群众

  和勋的大儿子和卫华在云南民族大学读书,今年寒假,他回家过年。大年三十晚,父子俩边看电视边交谈。儿子说,我们村的变化很大,家家户户住进了大瓦房、用上了自来水、看上了电视、听到了广播、困难群众有低保、孩子上学有补助、群众就医有保障。就是我们家没有变化,我们家的房子就像牛场上的窝棚。

  和勋的妻子接过儿子的话说,你的爸爸只忙得赢管别人的事,忙不赢管家里的事。他把自己卖给“公家”了。

  其实,和勋完全有条件像别人家一样搬进新居。干部怎么样,群众心里有杆秤。今年春节前搬进新居的特困农户阿芝向记者讲述了和勋一心为群众的一件事情。

  去年6月,巴珠村在上级的支持下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村“两委”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定享受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农户,和勋家榜上有名。但村“两委”召开会议确定最后名单时,和勋却把自己家从名单上删除了。他对与会同志说,我们当干部的心里要想着群众,要把好处让给群众。我们家住房是困难,但只要有一户群众没有解决安居问题,我就坚决不享受游牧民定居等优惠政策。

  阿芝家是巴珠村的特困户,她一个人赡养70多岁的奶奶,母亲是精神病人。为了帮助阿芝家住进新房,和勋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和12名共产党员义务为她家盖新房。通过近半年的努力,阿芝家住进了新房。

  除阿芝家外,和勋带着共产党员义务为其它3户特困户建盖了新房,而和勋一家至今还住在25年前修建的土木结构、板屋面的简陋住房里。

  石家木定是巴珠村的养蜂大户,去年,他们家养蜂收入达到12000多元。今年,他家养蜂发展到61箱,今年收入有望突破15000元。石家木定说,和书记先人后己,舍己为人,我是在他的帮助下走上致富路的。村里实施养蜂、养牛、养鸡等项目,他把好处都让给群众,村里在实施种养殖业发展项目中,为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共产党员每户给予5000元的滚动发展基金,和书记把钱全部投放给别人,留给自己的是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建设好项目的苦和累。

  正像石家木定说的,致富项目带动了巴珠村群众在小康道路上快步朝前走。和勋用苦和累换来巴珠村群众日新月异的幸福生活。

  据统计,2009年,巴珠村中药材产值达到40多万元,巴珠鸡产业产值达到20多万元,牛羊猪养殖业产值达到18万元,木瓜产值达到18万元,养蜂产业产值达到20多万元,林下资源产值达到16万元。


 产业兴旺群众富,巴珠村成为塔城镇农户存款最多的行政村,户均存款10000多元。

  群众在跨越发展的路上阔步前进,而和勋家的经济状况却每况愈下。在担任村里领导职位之前,和勋家是数一数二的富裕户,当了近20年的村干部,和勋家经济状况却处在全村中下水平了。

  原因何在?和勋的舅舅用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原因:“我的侄子当上村干部后姓‘公’了,他为了公家忘了自家,把好处都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为了干好村里的工作,他成天不在家,家里就妻子一个人劳动,上有70多岁老人,下有两个读书的孩子。你说,和勋能富吗?”

  然而,和勋又是富有的。巴珠村致富带头人和长青说:“我是在和书记的帮助下走上致富路的,我富了,和书记比自己富了还高兴啊。”

  今年3月,巴珠村举行第四届“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在总支委员会选举大会上,和勋以满票当选总支委员会书记。

  紧接着,巴珠村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依法有序推进。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选民纷纷联名推选和勋,他以满票当选巴珠村第四届村民委员会主任。于是,和勋连任了巴珠村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村委会主任,并从2007年开始担任村总支委员会书记。

  在换届选举之前,和勋的妻子劝说和勋不要再当村主任了,卸下村里的担子,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发家致富上。

  然而,和勋没有像妻子所说的那样卸下村里的担子。他对妻子说,能为群众办点事是我最大的心愿,我接受群众的选择。如果群众信任我,那么,我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责任,加倍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和书记和我们心连心

  巴珠村是一个僧侣多、信教群众多的藏家山寨,有僧侣26人,在不丹、印度等国有巴珠籍的僧人。一直以来,和勋高度重视搞好民族宗教工作,把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摆在重要位置。

  贯农村民小组僧人公处森那是和勋联系的僧人之一,他说,和书记和我们心连心,他就像走亲戚一样经常来看望我们,听我们的意见、建议,为我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他用通俗易懂的话讲民族政策、讲宗教政策、讲惠农政策。我们信任他、尊重他。

  为了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和勋的倡导下,巴珠村建立了村“两委”与僧侣联席会议制度,每个季度召开一次有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僧人参加的联席会议,组织僧人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惠民政策,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僧人爱国爱教意识,提高僧人依法从事宗教活动的自觉性,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巴珠村“两委”班子还建立了“两委”成员联系僧人制度,每个成员联系一至二名僧人,每个月至少走访联系僧人一次。

  僧人公处南珠说,我们遇到政策上不懂的问题向和书记请教时,他总是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讲解。和书记讲的话有理有据,和书记做的事我们满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巴珠村,僧侣不把从事佛事活动得来的钱用于修建寺院而是用于公益事业。巴珠村老年活动中心、巴珠小学教学楼就是巴珠村的僧人捐款建设的。为了让村里的学龄前儿童能够受到良好教育,僧人公处初称为巴珠小学聘请了一名代课教师,并承担教师工资。公处初称还为学前班孩子购买了玩具和书籍。


在谈到为什么热心于公益事业时,公处初称说,多做善事,积善成德,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这一点上,佛教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致的。和书记积善成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走进巴珠,和谐之风扑面而来,让人眼前一亮,使人心情舒畅。和勋告诉记者,巴珠村“两委”班子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构建和谐巴珠,让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的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和谐。

  要离开巴珠村时,在巴珠村实施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的维西县农牧局干部小陶对记者说,巴珠山美水美人的心灵更美。我们在这里施工一年多的时间,把建筑材料和工具放在工地上,没有人看管,但一年多来,连一颗螺丝都没有丢失。

  这是和谐巴珠建设的一个缩影。和谐巴珠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记者了解到,巴珠村每年都举行一次表彰大会,对“五好家庭”、“双学双比”先进、“优秀家庭教育家长”进行表彰奖励。22年来,巴珠村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没有发生过群众上访事件,村里的矛盾纠纷一年比一年少,2009年至今,巴珠村没有发生过一起矛盾纠纷。巴珠村党总支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