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在雪山脚下的老民兵精神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2-26 14:13:44

——记德钦县交警大队退休民警肖南

迪庆高原是人们寻觅了几十年的香格里拉,在人们的印象中香格里拉是世外桃源,可香格里拉还有其不为人知的严酷的一面: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山高谷深、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绝大多数地方无霜期不足150天,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有一种精神,闪耀在雪山脚下。

源自红色家庭的“老民兵精神”

肖南出生在普通的农民之家,但肖南有一个英雄的舅舅。从小,肖南就听着舅舅的英雄故事长大——上世纪50年代,他的舅舅丹增扎史因为在藏区平叛、剿匪等战斗中屡立战功,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模范,作为英雄集体的代表到北京作过报告,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并得到了毛主席亲手赠的枪。以丹增扎史为代表的迪庆老民兵群体因其忠诚、勤学、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战斗、擅于战斗的精神和突出战功受到过许多中央、省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的英雄慢慢老去,膝下无嗣的老英雄的晚年谁来照顾?十几岁肖南毅然选择作舅舅丹增扎史的养子,以便更好地照顾老英雄。风风雨雨几十年过去了,肖南将养父养母、亲生父母一样对待,两个家庭合成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

红色家庭,红色历史传承丰富了肖南的人生,肖南对哺育无数英雄儿女、浸染革命烈士鲜血的雪域高原满怀深厚的感情,养父和许多迪庆革命前辈的故事,成为他永恒的精神财富。在30多年的交警生涯里,他在平凡的工作中一次又一次地体现出一名人民公仆的无私与奉献,体现出当代雪域儿女的精神风貌。多年来,他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云南省优秀交警队长一次,此外,几乎每年都被县公安局、交警支队评为“先进个人”或“优秀共产党员”。他总是说:“我养父经常告诫我‘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工作,心中要装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句话让我受益终生。”

在岗位上发扬老民兵精神

德钦县辖区公路里程达1500多公里。这些公路,多半是伴山而建的通村通组公路,一旦发生意外,就会坠入万丈深渊造成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然而这些公路却是维系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动脉”,热爱这片土地的肖南,用自己的20多年来的坚持,绘出了梅里雪山脚下最美的景色。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一个年轻伙子到后来两鬓斑白,他站遍辖区的每一条公路,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德钦交管事业。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现在,快到50岁的肖南,仍然保持着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用自己的忠诚捍卫着交通执法事业,他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平凡的小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他的工作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同事和家人。30年来,他担任过基层干警、中队长、大队长,历尽千辛万苦,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是党把我从一个不知事的农家子弟培养成了一名交通警察。”他时常这样说。正因为这样,他十分珍惜这个神圣的职业,把自己的一腔热忱都献给了自己心爱的事业,而对于名誉、地位、权利和财富他却看得很豁达、通透。

多年披风戴雪的外勤工作,使肖南患上了严重的高原病。随着病情的发展,肖南日渐消瘦,特别是近几年,肖南的头发和眉毛都已经掉光。在这种情况下,肖南仍坚守在他热爱的岗位上,无论是站岗执勤还是事故处理,肖南都主动参加,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加班。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期间,肖南因病情严重住进医院,病情刚刚有所稳定,他就又来到了工作岗位上。大队领导劝他回家休息,可他却说:“我这病是慢性病,无碍大事,在班上也能帮帮大家。”别看他平时嗓门大,谁又能知道他是一个病人呢?

像德钦这样的小山城,平时车流量就小,肖南感觉不到冲锋陷阵的那种畅快淋漓之感,有的只是默默无闻时的漫长寂寞。事实证明正是有了像肖南这样爱岗敬业的交警,组成这条坚不可摧的防线,才是保证雪域高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中流砥柱。

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德钦县每年“冬季”长达7个月之久,境内各种等级公路全长1000余公里,其中国道214线要途经海拔达4300米的白马雪山,天气变化对交通的影响很厉害,雪山救援对肖南来说,是家常便饭。

2008年大年初二17时10分,大队值班室接到3名来自北京、重庆游客的求救电话,报称他们所驾驶的越野车被困国道214线白马雪山段,为了拨通大队的求助电话,2名乘客已经在冰雪路段徒步行走了3个多小时。警情就是命令,连续奋战了十几天的肖南顾不上休息,携大队救援小组奔赴雪山救助被困游客。在救援过程中,肖南和几位民警的衣服全被雪水浸透了,头发、眉毛也结成了冰块,但寒风夹着雪还不见停,他们看不清哪里是雪哪里是路,以坚强的毅力支撑着自己,直到把被困游客解救出来。这样的救援,肖南每年参加几十次,在交警生涯中,他收到过上百封来自全国各地的感谢信。

在交警这个岗位上,肖南始终保持着两袖清风。“春夏秋冬,就是那几件警服,因为经常被高原的阳光照射后颜色泛红,从没见他丢过一双鞋,经常看他在街上修鞋。”一位肖南的同事感慨地说,“退休后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仍与养父母住在老家的旧房子里。”记者了解到,三十年来,从来没有接到有关肖南违法乱纪的任何投诉和举报。肖南没有向组织提过个人的任何要求,也没有办过一起冤、假、错案。

多年来, 肖南以“忠诚、勤学、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战斗、擅于战斗”的老民兵精神,精心维护着头顶那颗警徽,让它更加熠熠生辉!

贤内助也是先进

一直以来,肖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从不把自家前辈的历史作为自己工作、待遇、晋升的老本,也从来不把父辈的关系、权利、荣誉别在自己腰杆子上。肖南说:“我为他们的红色历史感到自豪,但光荣属于他们。我是一名交警,更是一名党员,如果能够沿着老民兵的脚印,能永远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做好本职工作我就心满意足了。”

肖南的妻子杨志梅淳朴善良,是个典型的农村藏族妇女。自从1986年嫁给家在德钦佛山乡的肖南,她就无怨无悔地照顾起肖南家的老人,即使后来有了2个孩子,她也从未让丈夫担心过家里的事。温柔贤惠的好妻子杨志梅,用自己的行动全力支持警察丈夫。尽管结婚多年,她和工作繁忙的丈夫长年两地分离,但是杨志梅都从无怨言,上山砍柴、下地种粮,一如既往地照顾年迈的老人和孩子。

有一次,肖南的养母忽然发病,小孩没人照顾,而肖南又远在100余公里外的地方执勤赶不回来。杨志梅没有办法,请邻居帮忙将养母送至医院,她每天照顾生病的老人,又要带年幼的小孩,还要生火做饭、下地干活。面对生活,她曾多次偷偷地哭过,多少次她都想去找自己的丈夫,在他身边照顾饮食起居,哪怕给劳累的丈夫做一顿热腾腾的饭菜,倒一盆热水洗洗脸。然而,杨志梅十分豁达开明,她深知丈夫在外工作的辛苦,而且家里需要她、离不开她。每次离别时,杨志梅总会安慰丈夫,你放心地去吧,家里有我。

2008年,因为支持肖南的工作,杨志梅被评选为全省公安交警系统“十大”好警嫂。面对采访时,她更多地是表现得十分腼腆。她朴实地说:“其实我没那么高的觉悟,在肖南不回家的时候,曾经心里有过很多想法和委屈,也想和他吵架,总觉得佛山乡在德钦县城工作的人那么多,人家碰到星期六、星期天都会回家,但肖南却总是说工作忙,有时半年都不回家一次。”

杨志梅关心养父养母的言传身教,让肖南的两位儿女从小就学会了关心老人,因为年纪大,养母活动不方便,肖南的大儿子从大学放假回来时,天天给老人洗脚,而小女儿在放学的课余时间,也总帮母亲一起照顾两位老人。

发展和维稳的排头兵

德钦县是云南藏区藏族人口比重较大的县,是国道由滇入藏的必经之所,也是唯一一个联接着西藏、四川两大藏区的县份,战略位置极为突出,因此,境外敌对分裂势力对德钦的破坏和渗透一直没有放弃,维稳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关系到当地农牧民的安居乐业、关系到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同时,由于解放前长期处于农奴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地理条件制约等客观因素,德钦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发展任务同样繁重。肖南无论是在交警的本职工作上,还是在“千名干部进村促和谐”的工作组,无论是当新农村指导员,还是在“维稳工作组”,他都会寻找一切机会深入农牧区、走进藏族群众家里,深入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心声,做最艰苦、最细致的工作,用他的真情和实干,赢得了藏族群众的尊重和爱戴。

20多年来,德钦县所有的村寨肖南都去过,有的地方肖南一年都要去好几次,拖顶乡托顶村的村民农布开玩笑着说:“老肖啊,你经常来我们村做工作,我家牦牛都认识你了”。2011年,肖南被县委派去托顶村当新农村指导员,针对该地群众汉语水平低的特点、肖南把大棚蔬菜种植的技术翻译成藏语,认真地讲解给该地的藏族菜农,此外,他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资金,为托顶村的所有菜农建立了自己的大棚蔬菜基地。仅此一项,农布一家在2011年就增收3000余元。

无论肖南带领交警“五进”宣传队深入群众,还是随着县里的工作组一起走进村寨,他都会在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宣传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和反分裂维稳相关政策法规。

肖南在30年的交警生涯中,继承和发扬了“迪庆老民兵”忠诚、勤学、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战斗、擅于战斗的精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了业务技能的标兵、工作办事的能手、维稳创安的先锋,使“老民兵精神”在当今的云南藏区依然焕发出夺目的光芒,结出了累累硕果。肖南同志虽然已经光荣退休,但老民兵的精神,通过他的言行感染已深深地扎根在德钦县交警大队,传承到了新一代交通民警手中。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