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在“四群”教育活动中,结合藏区实际,提出“打造亮点强党建”基层党建工作要求,遵循点上突破、线上开花、面上结果的思路,重点打造藏区党建长廊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整体提升全州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四群”教育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和“跨越发展先锋行动”深入开展。 制定标准,党建示范亮“三头”(有看头、有说头、有学头)。一是有看头。在班子建设、活动阵地、规章制度、档案资料等基础工作方面达到规范化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展示基层党建形象效果,使之化虚为实,看得见、摸得着。二是有说头。结合本地本行业实际,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形式和机制等,形成具有实践特色的创新做法和品牌,并与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村级民主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把党建工作的成效真正体现到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上来。三是有学头。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可学习借鉴,能够带动面上工作。同时,示范点规范化建设要达到“十有”标准:即有一个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充满活力的党员队伍,有一个标准适用的活动场所,有一套管用规范的制度,有一批反映工作情况的宣传橱窗、公开栏和展板,有一批能展示产业发展、村容村貌、集体经济发展等,党建工作在保障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成果展示基地,有一支护林防火队,有一支篮球队,有一支业余民族文化宣传队,有一批好的经验典型成果。 落实措施,党建示范重“三有”(有层次、有内容、有成效)。一是制度保障。制定出台建设迪庆藏区党建长廊的实施意见,用制度和长效的机制保障实现党建示范点打造。二是分类指导。每个县区按照就近、就便、有基础,有看头、有听头、有学头的原则着力挖掘和打造2至3个示范点,充分展现藏区党建的成效、亮点和特色。精心筛选示范点作为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定人定责、蹲点指导。三是整合资源。进一步明确县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以县委为主落实州委“打造亮点强党建”的要求,主要抓好责任落实和资源整合,把财力、物力、人力集中起来,倾力抓出藏区党建长廊的成效来。四是找准结合。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与产业培育相结合、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相结合、与村级民主管理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五是找到突破。以建设藏区党建长廊示范点和214线、香德路沿线、德维路沿线、香维路等公路沿线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突破口,达到点上突破、线上开花、面上结果的效果。六是督促指导。州委组织部的相关领导和科室围绕州委的要求,切实指导好藏区党建长廊建设工作;七是典型推动。召开现场推进会,把工作扎实、特色鲜明、亮点凸显的典型选树出来,在现场总结和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发挥作用,党建示范看“三点”(有重点、有特点、有亮点)。一是以示范点为依托,重点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共振。充分发挥示范点领导班子强、党员素质高、工作基础好等优势,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与群众的期盼紧密结合,探索“支部+基地+农户”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致富人的作用,在小康村、生态村、平安村建设中起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二是以示范点为载体,紧扣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各示范点以密切联系群众为主线,在努力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大事的同时,从关心群众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上学就业、住房行路、柴米油盐等看似琐碎的事情入手,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代办代理、就业推荐、医疗卫生等服务活动,帮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凝聚党心民心,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和“贴心人”。三是以党建示范点为标杆,全面打造藏区党建长廊品牌。迪庆是多民族、多宗教聚居区,以示范点为标杆,打造具有藏、傈僳、纳西、彝族等不同民族的示范点,同一民族之间有比学赶超,使藏区党建长廊内涵更加深厚。以示范点为标杆,引领全州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实现州、县、乡都有示范点,以此带动基层党组织都达到规范化建设“十有”标准。以示范点为标杆,打造党建文化品牌。在示范点大力弘扬以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民族文化、党群共建文化,依托示范点活动场所,用藏、傈僳、纳西、彝族等民族语言将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及各类适用技术等,送到千家万户,倡导乡风文明,让党员群众在熟悉的语言中读懂,在喜闻乐见中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