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廉刀斧头 和群众干在一起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9-23 12:36:06

——维西县攀天阁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事迹材料

牛举同志于2013年9月转业到州委组织部,本可以拿着月薪近8000元的工资闲起,但凭着二十年军旅为民服务的情怀,凭着他的心地善良,为人厚道,一副热心肠,才毅然选择拿起廉刀斧头,和群众干在一起。

他转业后常说:人有上有下,做人做事知不足,做官要知足。在部队任职科长多年了,但服务百姓才刚刚开始。

下乡半年来,他跑遍了自己担任常务书记、新农村指导员的工农村中的8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和全乡新乐、美乐、安一等8个行政村中的6个。在一次傈僳族村寨宣讲政策时,发现有位衣衫破烂,篷头垢脑的中年人,他主动走过去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原来中年人叫阿比,学名蜂会才,因为残疾,与老母亲和弟弟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

宣传结束后,阿比让牛举时常牵挂想起并深深影响着他。经过思考,他确定了先缓解高山傈僳族群众的吃穿用问题,再实施集体军训,交流座谈、专家讲座致富等,建设“富美亮”(富裕、美化、亮化)新农村的指导思路。随后,他先后到省军区、州武警大队等部队找战友协调争取了17吨近8万元的军(警)用被子、大米、面粉和水泥,于6月12日全部发放到阿比等困难群众手里。目前,他又在提前筹划思考着9月份的民兵军训、青年交流和专家讲座事。

牛举清楚,单靠给钱给物扶群众致富是立不起的。建设“富美亮”的新农村该怎样操作?这让他着实苦思了很久。“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只有用产业拉动,用项目辐射,才能让全村早点富起来。对此,他动员驻村干部,让每个村“两委”都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蠏”的人,并在所驻工农村率先争取了“红色股份”资金30万元,“红色信贷”资金20万元,“借鸡生蛋”,带领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个体户经济。目前,利用“红色股份”在义马洛村组搞102亩白芸豆、秦艽、当归种植项目已形成规模;新乐村由和春生等6位农民凑资25.55万元,成立的“维西县李长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于7月7日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

不调查研究、不依靠群众根本谈不上指导。为此,牛举在进村入户走访中,主动学习藏族傈僳族“咬牛”、“扒松毛”、“会摆谱”、“扎实能干”之类的方言,努力融入群众;对城里听不到的鸡鸣狗叫乡音,很少见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乡情,记不得的牛羊炊烟乡愁,他倾情地感受……。听藏族村民五十妹:“到了安一(村)更安逸、到了新乐(村)心更乐、到了工农(村)三岔河”的美好乡村描述后,他就实地调研并结合驻村实际,提出自己建设新农村指导规划。他建议驻村“盖蓝瓦、涮白墙、插红旗,架路灯”,打造具有小江南藏区生态风情小镇的工农村景点,大小火山养殖看点,格莱登民族文化亮点、兵丁、那米、耳哭米和义马洛组同步脱贫致富的攻坚点的“四点发展”格局。

为此,牛举带头争取资金,给村上买了10个带盖环保垃圾箱、给全村149名党员人手一本(支)笔记本和钢笔,把争取的300个档案盒分发至村组,使村总支的党员分类、积分和设岗管理向村组延伸。目前,他正在积极协调资金,准备给工农村安装太阳能路灯,最终实现“富美亮”。

下乡期间,他和同事先后多次向各自所在单位首长汇报群众吃水难、安全用电难和部分村组生产难等情况。在走访165户群众后,采写了30篇民情日记,撰写了16份简报和《读懂群众这本“无字书”》的学习体会并刊登在省第3期《党的生活》杂志上;还撰写上报了《新农村指导员必备的三种素质》、《干部驻村,群众看法在哪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究竟该如何服务?》来自农村一线的3篇深度调查报告;同时编写10余份请示,请求军地单位从资金、政策上给予支持,以便加快实施整乡整村推进工程。

作为乡建设新农村工作队队长,挂职乡党委副书记,牛举带头干、带着干。7月7日,他先后四趟找县有关部门,最终为新乐村协调办理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手续;分别到美乐、安一村找和建光、杨春胜村干部,攀谈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话题;向嘎嘎塘驻村干部李庆喜了解“干部驻村,群众看法在哪里?”等情况;电话联系岔枝洛干部赵卫红,皆菊村和峥红,探讨全面提升驻村干部的指导力,防止工作不作为而被“边缘化”。

到6月底,牛举和其她10名驻村干部在全乡累计走访群众1003户,收集意见建议815条,利用各媒体新闻宣传125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116个,协调落地大小项目8个,为全乡争取“红色资金”150万元,整乡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不止于此,他还主动给乡党委董顺华书记、李辉乡长书面报告,提出了驻村干部不仅要严格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手册》规定,还要把每月驻村天数、走访群众户数、上报信息篇数、为民办事件数“四数月报”制度建立起来,坚持下去,并作为下乡干部今后考核的硬杠杠,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董顺华书记说:“牛举,你不用再给群众争取物资、项目了,管理好全乡驻村干部,在村上驻着,就是基层党员、下乡干部的一面鲜红的党旗!”

人常说: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牛举同志拿起廉刀斧头,用自己130多天的下乡实践,同他的下乡干部团队一道,和群众干在一起,诠释着共产党人当前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阶段成效的深刻内涵!(维西县政研室 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办公室)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