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事业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3-10 15:33:38

——记杨兆坤夫妇的“原味养殖专业合作社”

● 洪耀辉

作为贫困山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们也有自己人生的追求、愿望和梦想,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却毅然放弃了父母盼望已久的“铁饭碗”,选择了扎根在农村,凭借着一腔热诚,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当起了地地道道的“养猪倌”,用他们的青春年华,书写着人间最甜蜜的事业。他们就是香格里拉县上江乡木高村“原味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杨兆坤、唐光菜夫妇。

2006年7月,杨兆坤、唐光菜从于云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这对志同道合的恋人经过商量,一拍即合,毫不犹地放弃了拿“铁饭碗”的机会,决定回家从事养殖。这个决定受到了双方父母的坚决反对,村寨里也私下议论道,父母辛辛苦苦供他们读书,到头来凤凰也变成“水母鸡”。面对家人的唠叨和村民的纷纷议论,他俩暗下决心,鼓足了劲,精心筹划着如何走上创业之路。从学校毕业到动工修建养殖场,他们白手起家,用一句当下时髦的话说就是:“我的大学梦在农村”。

初生牛犊不怕虎,创业之路是艰辛的。2006年9月,他俩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借贷了3万元钱准备创业,杨兆坤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将省吃俭用储蓄的2万元钱给了儿子,这5万元就是他们的创业基金。对于身无分文的他俩而言,意味着要像农人一样的春播秋收,明天将会怎样,谁都不知道。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全家人也义无返顾地投入到这场“革命战斗中”,建设了10间猪圈,化粪池1个,购置了加工饲料的粉碎机1台,四处奔走,购进特种野猪仔猪30 头。

2007年10月,第一批商品猪出栏,共获利7500元,他俩收获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欣喜的泪花落在年轻人的心里,也让家人刮目相看。为保证供应健康绿色的猪肉,他俩决定从猪源上进行净化,随即扩大了养殖规模,投入资金4万元,扩建了猪圈108平方米。同年11月,又七拼八揍投资4万元,从香格里拉县虎跳峡特种野猪养殖场购进特种野猪种猪一组(母猪10头,公猪1头)。2008年3月母猪开始产仔,通过精心看护和饲养。2009年4月,他们的劳动成果——第一批自繁自育的商品猪出栏,收入达6万元。这让他们有些喜出望外,“农民大学生”让家人打开了心结,更让村民们肃然起敬,人们都在说:“还是有文化懂技术好,现在的农村人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光是靠着望着盼着,好日子也不会掉到竹箩里头。”

随着规模的扩大,夫妻俩发现,原来的养殖场地处村子中心,对开展生猪的疾病控制和预防存在隐患,另外猪场噪音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不便。于是,他俩将养殖场搬迁到距离村子1公里的金沙江边。

2009年8月,315平方米的新养殖场正式动工,投资15万元。2010年他们购进种猪一组(母猪10头,公猪1头),共投资7万元,当年就赢利7万元。第二年5月夫妻俩又新建了两个放养场(一个母猪放养场,一个商品猪放养场),共投资10万元。在他俩的帮助下,周边农户开始进行品种改良和科学养殖,2011年底,成立了以杨兆坤夫妇为主场区的农村养殖专业合作社——香格里拉县上江乡木高村“原味养殖专业合作社”。

“我们是贫困村,经济来源少,很多人的思想还比较保守,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带动更多的山区老百姓共同脱贫致富,我学的专业省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我真正的‘大学’就在乡下,就在合作社里!”而立之年的他,显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目前,杨兆坤的主场区共存栏173头,能繁母猪16头,平均每年出栏200头商品猪。养殖场共占地28亩,圈舍530平方米、生活区150平方米,其余为天然放养场。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夫妇,用满腔的热情扎根贫困家乡,默默所做的一切,得到了香格里拉县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关心和帮扶,从2007年以来,先后得到了扶贫办、畜牧局、发改委贷款贴息、圈舍修建(扩建)、养殖小区建设项目费等方面的扶持资金20余万元。杨兆坤动情地说:“我们只是千万个创业者中的一员,但各级各部门始终没有忘记我们,这是我们做好事业的动力!”

2014年,木高村原味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引进纯种杜洛克种猪13头,用于社内及全村猪种改良。养殖场自留一头种公猪和两头种母猪。这批种猪已开始产仔,2015年预计为养殖户增收3000至5000元,到年底所有社员均有1至2头纯种杜洛克能繁母猪。合作社社员数将增加到70至100户,年出栏将达到1400至2000头。

然而,杨兆坤并没有因为取得这样的成功而止步不前,经过不断探索努力,他把所学的专业用于实践,精心选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凤冠土鸡,在纯天然的放养场地,随处可见它们穿行林间四处觅食杂草虫子的身影。另外,合作社独辟蹊径,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帮助客户饲养年猪,按照订单数量,在定点饲养的过程中,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自行跟踪养殖的全过程,到期可在合作社饲养地屠宰,并做到送货上门,让客户吃上原生态的放心肉。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兆坤本人先后获得州、乡、村级个人“优秀党员”表彰各一次,“十一五”期间,还获得了“种养殖业优秀奖”。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