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滋润光明生活——残疾人白迪老人的生活记事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15 09:31:49

记者 张锦明

  “我赶上了好时代,好生活说来就来了!” 经历了人生的悲苦辛酸,过上了衣食不愁,天天有人关心,三餐有人送饭的残疾人白迪老人感动地对围在身边的“亲人”说。白迪老人今年60岁,生活在德钦县羊拉乡羊拉村委会毕龙村民小组,在全村8户人家长年精心照顾下,安享晚年。他的经历,催人泪下。

一个不幸的家庭

  1954年的一天,白迪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新生命的降临,给偏远的小山村增添了一丝生气。村里人闻讯纷纷来探望白迪母子。“太可怜了,这孩子可能活不长了!” 探望的人看到这个喘口气都费力的虚弱婴儿,悄悄议论起来。母亲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家里开始为孩子准备着后事。

  事情并没有像人们预测的那样发展,也许母亲的乳汁和精心呵护,激发了这个孩子的生命力。几个月后,孩子清脆的哭声响彻整个村庄,人们微笑赞叹:造化弄人!

  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小白迪的生命保住了,但他从未站起来,健壮的上身与萎缩的下肢越发不协调。当小伙伴们快乐地在房前屋后、田间山头嬉戏奔跑时,他只能在母亲膝下,可怜巴巴地探头遥望。2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双腿残疾。

  大概在白迪3岁的时候,家里多了一个大妹妹。但他已经忘记了大妹妹的模样,只是依稀记得,在母亲一次撕心裂肺的哭泣之后,再未见过那个女孩。后来有人告诉他,大妹妹不到1岁的时候,就得病去世了。随后,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因病医治无效,离他而去。这些故事是上一辈讲的,在白迪的记忆中没有印象。在他记忆最深处,只有母亲的哭泣声。

  后来,这位半身瘫痪的小男孩与母亲、小妹妹相依为命,过着艰辛的生活。可祸不单行,由于母亲劳累过度,在一次劳作中受伤,左脚粉碎性骨折,由于医疗条件有限,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留下终生残疾。

  那时,虽然生活艰辛,但在母亲及小妹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白迪生活和精神也有寄托。到35岁时,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小妹从田里干活回来后,说身体不舒服,那时不通公路,也不通电话,更没有村级卫生院,没有其它办法,母亲从自己的脖子上摘下护身符让小妹带着,但第二天母亲起来烧火时喊不醒小妹,从此她也永远闭上了双眼。

  自此以后,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糊口。母亲是个勤劳的人,每天早出晚归忙农活忙家务,而他只能呆在晒谷场上,饿了就吃母亲出门前留下的糌粑。

  村里人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年的哪一天,但都知道,那一天起这个艰难生活的家庭与整个村子联系更紧密了。

  那或许是阴云密布一天,白迪的老母亲在屋顶嗮粮,不慎跌落下来,身体狠狠地砸在地上,一动不动。已是成年的白迪,歇斯底里呼喊着,扭动着上身,一寸一寸挪向母亲。村里人发现后,纷纷赶来帮忙,经过赤脚医生及时诊治,老母亲终于苏醒了,钻心的痛让她失声痛哭。

  时至半夜,人们陆续离开。但谁都没有想到,一次摔倒的后果会如此严重。第二天开始,人们轮流来照顾白迪母子,在母子两人的歉意和感谢声中,转眼一个月过去了。但是老母亲的身体,没有好转,白迪母子和村里人开始担忧起来。

  村长请来了乡里的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医生说:“腰摔伤了,由于没能及时治疗,病情被耽误,没法恢复了。”从此白迪感到生活黑漆漆一片。

  当母子俩身处绝望的边缘时,村里人伸出了援助之手。谁也说不清是谁带的头,人们开始计划着怎么照顾可怜的母子。最后决定小组8户人家,轮流负责母子俩每天的生活起居。

  2004年冬春之际,老母病危,她满脸皱纹、眼眶深陷、欲哭无泪,儿子今后怎么生活成为她最后的牵挂和不安,但她不想因为自己而影响儿子生存的信心,她要把最后的精神力量传达给儿子,她安详地看看围在身边的乡亲,费尽全身力气地张开口说:“好人必有好报,好人长寿,请像过去一样照顾我的儿子啊。!”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拉住儿子说:“光明,你一定要坚强活下去啊!” 人们听到她的声音是这么微弱,却又感到充满力量,村里人记住了老母亲最后的嘱托。

  “光明”是白迪的另外一个称呼,那是过去母亲请进村开展工作的民族工作队员帮儿子起的名字,寄托了母亲的一片期盼。母亲是白迪家里最后一个亲人,母亲的去世对他精神打击很大,那时他49岁,看着母亲冰冷的躯体,他失声痛哭,陷入绝望中,对一个人来说,特别是一个半身瘫痪年近半百的人来说,除了绝望,还能做什么?

无私的爱,比太阳还亮

  目睹白迪一家残酷的经历,全村8户人家不约而同赶来帮忙,痛苦中送走了他的母亲。接着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引起人们的一场讨论与纷争,活着的人怎么办?这位老人半身瘫痪,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全村家家生活贫困,农忙不能误,老人要赡养、孩子要送去读书,各家有各家的难处。但一定要照顾好老人,是大家共同的心声,大家认为,家里的事儿再大、再多,也没有照顾孤寡残疾老人的事大;明天的太阳还会亮,自己的事可以放一放,但白迪老人的事一刻也拖不得。

  经过讨论决定,全村每户轮流赡养白迪老人,在白迪最绝望的时候,左邻右舍伸出了一双双朴实而温暖的双手。因为他住的房子年久失修已是危房,为了更好地照顾白迪老人,村干部到乡党委政府反映情况,争取到部分民政补助资金,以村民投工为主、政府补助一些的方式,第二次为白迪家盖起了藏式土木结构的新房。

  可想而知,照顾一个正常人有时也会遇到困难,赡养一个残疾人一两月也会有怨言,而这个叫毕龙的小村庄,集体赡养一位下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经常大小便失禁的孤寡老人,其难度不言而喻,除了保证一日三餐外,早上还要给老人生火取暖,抬出去晒太阳,中午给老人翻身,手把手端给老人喝酥油茶,下午太阳落山后,准时把老人抬进去,生火取暖,在夜间再去看看有没有盖好被子,柴火灭了没有。

  在满足老人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这个小村庄还给予了他精神上的抚慰。所幸,下身瘫痪的白迪老人意识清醒,心态阳光。阿取医生来帮他看病时叮嘱他,大小便失禁要控制喝水。他还幽默地说:“我一进屋就口渴,总想喝水,以后一定不能多喝,再喝多了会生出青蛙了。”

  在过去几十年前,残联部门优先为白迪办了残疾证,让他享受残疾人待遇,解决生活难题。德钦县及羊拉乡有关部门多次派专人来接白迪老人去敬老院,但都被老人婉拒了。

  五保户补贴、残疾人救助金、孤寡老人补助,还有县里来人送的慰问金,白迪都交给组长。他说:“我吃的穿的都是村民送来,钱自己揣着,那像什么话?如果有积蓄,村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修桥补路、哪家遇到困难,也可以用啊,家里还珍藏有本村在外面工作的干部送的糌粑盒、铜水缸,以后也要捐给村里使用。”

  白迪老人的生活,始终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

  今年114日,州残联、德钦县残联调研慰问组从乡政府所在地,专程走了4小时的山路,上门走访慰问白迪老人。看到客人来访,白迪老人努力撑起上身,握住州残联理事会负责人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州残联理事会负责人勉励老人:“你安心生活,有各级党委政府及全村老少的关爱呵护,日子会越来越好,安享晚年不成问题。”

  经历了人生的悲苦辛酸的白迪老人颤抖地竖起右手大拇指说:“我赶上了好时代,今后的好生活说来就来了!”

责任编辑:赵德玮